心靈花園 2011-12-26

我家前面有小河 後面是山坡

「我的家庭真可愛,整潔美滿又安康…」,這首歌多數人都耳熟能詳,也是每個人對家庭的期望,但現實環境中變調的家庭,也真切的存在我們生活週遭。家庭成員間的互動,應該是「有點粘,又不太粘」,在尊重彼此自主空間的基礎下,給予關懷與照顧,若一方對另一方過度保護,甚至控制其自由或自主性,而發生暴力壓制的行為時,家庭暴力的事件就由此而生。

美玲(化名)的先生在婚後疑神疑鬼,懷疑她不忠於婚姻(實際上美玲沒有此行為),不准她獨自外出,若有需要須先生陪同,此舉就限制了她的行動、及接觸的人事物,當美玲想獨自外出逛街時,通常會換來一頓打罵,甚至會以傷害孩子來要脅恐嚇她。這樣沒自由的婚姻,讓美玲極度驚恐,幾乎與外界斷絕的壓力及孩子看到父親對母親的肢體暴力、言語恐嚇及精神虐待,讓她擔憂孩子的成長及未來的影響而罹患憂鬱症,孩子也因長期目睹親人間的暴力,讓孩子喪失了安全感及信任感,而發生無法控制自己憤怒的情緒。另一個小如(化名)的案例,小如的雙親因家庭暴力而離異,自小目睹爸爸打媽媽而感覺「男人都不是好東西」,進而影響她青春時期與異性交往,對男性有恐懼感而不敢交男友,但心裡又渴望被愛,這樣衝突的感受讓她痛苦不已。

社會新聞中,我們常見聞這類的悲劇不斷發生,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沒有特定族群,同樣的,施暴者也沒有特定的象徵,可能是精神狀況不穩、酗酒、賭博等不良行為的人,但更多是無法從他的社經地位、身心狀況來判斷,如前幾年彰化受暴婦女案,她的先生有自己的事業及社會地位,也能表達對妻子的善意與愛,但媒體播出其妻皮開肉綻的受虐照片,讓人不解及諷刺,從以上的案例可知家庭暴力受害者行為、心理的反應及施暴者的慣有模式。也知社會現實的環境,不是每個家庭都以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態度互動,這是華人文化家庭的模式與期望,我們要扭轉「天下無不是父母」的傳統價值觀,重新檢核家庭成員的互動是否祥和與平等,最重要的是「沒有任何藉口與理由對他人施暴」,若你或你身邊的朋友遭到這類的情事時,在積極的處遇中,我們要如何面對這很重要,因為這也許攸關著人命。

在現有的社會資源中如:求助專線113、各縣市政府的「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受到家庭暴力傷害者可透過法律途徑聲請保護令,也可透過心理諮商(同學若有需要,商管大樓B413室諮商輔導組,會有專業心理諮商老師陪伴您),處理家庭暴力帶來的心靈創傷與壓力。我們要鼓勵遭到暴力的受害者「主動求助」,經由協助學習自我保護,讓受害者發現、培養及發揮自己遭受壓抑已久的能力,並用自己的力量阻絕家庭暴力帶來的傷害過著有希望的生活。

一個家庭發生了暴力,受傷害的是全家所有的成員,對於施暴者亦然,他們也需要被協助,幫助他們知道暴力傷害了家人也讓自己不快樂,雖然施暴者通常不會認為自己傷害了家人及需要幫助,但我們仍期待施暴的家庭成員能覺察並即早求助,學習如何處理負面情緒,避免將家人當出氣筒,如此才能早期預防而不要演變成家庭暴力的憾事發生。

NO.846 | 更新時間:2011-12-26 | 點閱:1746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與媒體中心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799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12-02 19:06:11
  • 線上人數:3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