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與行政革新特刊 2012-10-22

激發心靈潛能 形塑卓越品德--分組討論 綜合報告

101學年度教學與行政革新研討會於101年10月13日在蘭陽校園強邦國際會議廳舉行研討

文字/莊靜、林妤蘋、盧逸峰、呂柏賢、謝孟席

攝影/李鎮亞、賴意婕

●學術副校長虞國興:強化通識課程 提升品德內化

本組討論的與會單位有董事會、學副室、理學院、工學院,共4單位。因此本次從四項討論題綱中,整理出共同意見。

品德需要教育,而教育是透過腦神經迴路使之形成習慣,當習慣成自然,才能改變行為與思維,關於這部分理工學院有所感觸,因為老師在上課時間多以教授專業內容為主,因此這次討論的題綱若藉由專業學院教授,確有其難度,且對於品德教育深化並不容易,因此必須將倫理操守的培訓含括在通識課程中,較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品格素養。

本次討論題綱「孝順父母,尊敬師長」、「負責盡責,誠實信用」、「愛護環境,關懷行善」、「謹守自律,主動學習」皆符合本校「三化五育」的基本素養,通識教育課程共31個學分,占總學分數近4分之1,重要性不亞於專業科目。通識學門共計15門由12個系所,與隸屬在教育學院的通識與核心課程中心一同開辦,每學年各學門召開課程委員會,除非有其必要或課程異動,否則會議並不會如期舉行,而專、兼任教師集會的舉辦也是有名無實;通識教育主任委員會則是課程主要運作機制,但某程度上,我們往往僅進行例行性的審查,對於通識課未來的發展與走向,大多無深入探討計畫。綜觀通識教育面臨的問題共分四項:第一,學生刻板印象認為通識課程為營養學分,主動學習意願不高。第二,通識課程3層次架構之設計十分完備,但各層內部核心共識有待建立,缺乏領導人。第三,各學門內專、兼任教師缺乏集會機制,學門核心共識有待建立。最後,「通識與核心課程中心」為教學二級單位,位階低,僅實質負責「社會分析」、「哲學與宗教」、「藝術欣賞與創作」3學門之運作,與其它各學門各院系間協調統整均極為不易。

因此在課堂中應以強化「教學內容」與活化「教學方式」為主軸,包括孝順父母、誠實信用、負責盡責、關懷行善、愛護環境和謹守自律,老師可將時事中優良案例與學生分享,能夠為學生帶來刺激,甚至付諸行動,例如今年八月,青少年公益組織在「祖父母節」發起「臨時孫子」的活動,便值得淡江學生效法考量,而藉由社會中負面事件也能適度地為學生帶來警惕,如職棒打假球事件。

有鑑於此,將以營造重視品德的校園為目標,積極實施學務處所提的「品格教育方案」、將學生上課規範納入「大學學習」課程中、仿國外名校建立榮譽考試制度、發展學系軟實力等,另外可望成立「通識基礎課程委員會」、「通識特色核心課程委員會」、「通識學院核心課程委員會」。個人認為它的可能性,以及必要性是存在的,尤其將內部核心共識建立,是非常重要的。

●行政副校長高柏園:經典教育 打造高品質校園

本組討論的與會單位有校長室、行副室、文學院、成教部、體育事務處、軍訓室,共6單位。因此本次從四項討論題綱中,整理出共同意見。

針對「孝順父母、尊敬師長」,最重要的是身教勝於言教,教職員工見面能親切相互問好,以身作則是件美事。並建議透過節日,例如:教師節放假,舉辦敬師活動或標語提醒,讓學生了解尊敬師長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另外教師評鑑也須作檢討,根據《天下雜誌》研究報告指出,教學評鑑容易造成教師是否該嚴格對待學生的疑問,而有時候學生較偏激的言論也可能對教師造成教學上的挫敗和往後的障礙,就有新進同仁表示,礙於教學評鑑會影響未來的升等,對於學生也只能投其所好,針對這樣的現象,期待品保處能有較好的解決方式。

「負責盡責、誠實信用」上,鼓勵各系所幹部活化起來,能積極參與校內活動,讓學生養成自治的概念,透過同儕間的互動,形成屬於他們的文化,且賦予學生更多的責任,讓其逐漸養成負責的習慣。

除此之外,環境也甚為重要,希望請總務處和資訊中心將教室冷氣連結到電腦桌,透過面板控制開關,以達到節約能源的效果,並提醒學生下課結束後隨手關燈、關冷氣,帶走垃圾。另外請總務處製作相關守則或口號宣傳,讓學生養成愛護環境的好習慣。對於關懷行善,應讓各系師生了解身心障礙學生的狀況與特性,以利各系判斷是否增加招生及進行輔導,也讓同學能發揮同理心,從旁給予協助,並重新檢視友善校園空間設計,以打造無障礙校園。

最後,「謹守自律、主動學習」建議考試卷上加註「誠實考試榮譽制度」等醒語,以減少學生作弊情況發生;學生參與社團活動的時間過晚,易影響週遭安寧及自身健康,請課外組協助加強管理宣導;希望教師身教勝於言教,以助班級經營;學生遲到的比例偏高,是否建議教師給予學生高一點的要求,但這也牽涉到第一點,需要有更好的配套措施,如果能在一開始教師與學生間約法三章,共同製造自律的學習環境是最佳的。也建議教師和學生間的用餐區域,或是廁所能夠分開來,並非階級的產生,是一種對教師的尊敬。

最後,感佩校長以美治校的原則,希望文錙音樂廳和藝術中心可以發揮更大的效用,例如舉辦民歌音樂會,將民歌精神找回來,從心靈強化美育,也期許能在文學經典的教育和寫作上再做加強,並內化到心中,一同建立高規格、高品質的淡江校園。

●國際事務副校長戴萬欽:自律自我認同 培養靈性人才

本組討論單位有國際副室、秘書處、外語學院、國際研究學院、國際處共5單位。因此本次從四項討論題綱中,整理出共同意見。

本組對於道德和倫理之間是否還存在著細微的差異?及本校以培育心靈卓越人才,因此應該培養有靈性的人才,加強他們對於團隊合作的意識,尤其師長應該要以身作則,從教學中應以「實踐品德教學」為使命等,皆有眾多討論。

學校師生與家庭之間應該培養良好的關係與默契,應該鼓勵家長多參加系所內舉辦的活動,讓全校師生家長一同努力,共同參與一定會有助於陶冶學生性情。而對於現今法條的規章,同學對生活常規的遵守和習慣,是否脫離自律的基本精神,或是過多的他律辦法而產生影響?同仁發言時認為大學是以自律的學習階段,我們應該要以提倡自律為原則,在他律的部份應該已經足夠,今後應著重自律的宣導,然而他律與自律間的掌控也是未來要一同努力的重要課題,甚至建議應該要將法典上的規章與生活合而為一,加強法律社會化,希望能達到自律與他律的平衡和互補,達到最好的效果。

關於「夾腳拖穿進教室得體與否」引發熱烈討論,提升良好的學習環境與氛圍,有同仁指出國外教書的經歷,外國學生經常穿著輕鬆去上學,而輕鬆的穿著也為學習帶來正面積極的效果,但因不同國家風俗民情和地理差異也有所不同,比方日本與西班牙的學生就從不穿著夾腳拖上學;如果以人道主義的思維來討論此事,舉凡颱風、梅雨等濕滑的氣候,學生以穿夾腳拖上學行動較為方便舒適,因此對於學生的創意和個人喜好,我們都給予尊重。

對於品德教育的建構,諸如加強同學對於教室使用的規章、禮貌和待人處事等,提出應以「自我認同」的角度為出發,從認同自己的系所,更進一步對學校的認同,認同感的產生,將會加強同學之間良性的互動;配合教學卓越計劃與學校推動的服務性課程,應該多鼓勵學生,參加學校國際志工和服務學習的課程,過程中對於同學的道德和品格都有很大的幫助。

關於教學評鑑制度的問題,同仁認為評鑑制度乃現階段不可缺少的機制,但一方面也呼籲學校能透過這樣的會議加強對於教學評鑑制度的公平性,以及對於系統的細膩化,避免老師與學生之間為此產生對立和行為的偏差。

上課遲到的問題則與遵守自律主動學習相關,我們提到作為老師的我們更應該以身作則,不僅止於是對於法規的遵守,也是為人師表應有教學的態度,然而在課堂之間,常因處理學生事務而遲進教室,在此希望老師能在上課10分鐘內進教室,保障每位學生的權益,也是學生的好榜樣。

最後對於今天學務長提出以簡潔有力的標語做為品德教育宣導,本組同仁表示大力贊同,舉美學大師朱光潛為勸導放慢行車車速,書寫出「放慢腳步不容錯過美麗風景」為例,希望本校將來能研擬類似的佳句提倡品德教育。

●蘭陽校園主任林志鴻:蘭陽住宿特色 盼落實品格養成

本組討論單位有蘭陽校園主任室、文錙藝術中心、教育學院、全創院、校服暨資發處、淡江時報社共6單位。因此本次從四項討論題綱中,整理出共同意見。

目前全創院開設「國際規範與禮儀」必修課程,除強調國際化特色,最重要的是灌輸學生正確的禮儀觀念,而蘭陽校園特色--住宿學院的傳統晚宴,也提出以尊重作為年度主軸,要求學生共勉三事:尊重師長、尊重同學,還有自我尊重。另外每週之星期一為「蘭陽日」,強烈鼓勵學生穿著正式服裝,積極灌輸正確的禮儀觀念,期許學生們得以展現合宜的行為舉止,因應未來就業職場,甚至是國際社會的需求,也希望蘭陽校園的同仁們能夠在星期一和二著正式服裝,達到身教的效果。除此之外,孝順父母也相當重要,透過語文能力表達課程,請學生寫一封信給父母親,感謝心中的恩情,也增進親子互動關係;並在感恩節,請學生寫感恩卡,感謝學校與身邊周遭所有人,一年比一年的成效更佳,而環境的影響與塑造,身教重於言教,訂定教室規範也是相當重要的。

蘭陽校園提倡師生住校,師長可以充分發揮輔導功能,特別是在禮拜一早上執行點名政策,方便教師了解學生情況,還能與家長保持密切聯絡,希望教育並非只落實在校園。此項政策對於培養學生健全之人格品行、成熟的個性與積極負責的態度有良好效果,更利用課堂小遊戲相互做檢測,讓學生對自我的學習負責。

蘭陽校園地處山坡地,規劃時設置不可開發的保留區,以保留原生動植物棲地,提供大自然的教室供學生學習。屬於綠建築的蘭陽校園也提供土地及維護,讓民眾或機構認養樹木,共同打造綠色的環境,積極推動綠色消費,並於97及99年度均榮獲宜蘭政府頒發綠色採購績效卓著榮譽狀,也讓各系設計所屬的專用教室,各自維護,建立歸屬感。並重申校訓「樸實剛毅」,落實校訓意涵,辦理相關活動,讓學生更加了解,也長期持續進行淨山活動和區老人關懷活動。

最後,在住宿學院架構下,鼓勵學生自律自治,成立「學生宿舍自治聯誼會」,處理學生週二外出登記事宜,也在週三下午開放男女宿舍互訪活動;建議老師不放水,不因學生成績未達及格而調高分數,因只有學生出於主動才有學習效果;提出調高多益畢業門檻分數,並針對未通過學生開設初、中、高級英文班,因材施教。師生間宜建立共同生活公約,讓相關規範融入生活,且要求學生於老師進教室前,擦黑板、開電腦及教室燈,開學第一堂課即指定作業,建立嚴格教學風格,更建議淡水校園比照蘭陽校園規劃「淡江日」。

●商管學院院長邱建良:增加企業倫理課程比重 形塑誠信品德

本組討論單位為商管學院,因此本次從四項討論題綱中,整理出共同意見。

建議可在淡江時報上刊出「孝道獎」得主之事蹟;在相關節日、重要場合舉辦儀式、表彰敬老尊賢的價值觀;由導師、系學會發掘有具體孝行之同學,並給予獎勵、表揚;宣傳「提升學生生活教育宣導實施計畫」以培養尊師重道、良性的師生互動觀念;鼓勵同學上課前主動擦黑版、清除講桌灰塵,給老師一個乾淨的教學工作環境。

也要培養系學會幹部,為學生盡心盡力;加強智慧財產權宣導,勿非法影印、下載;在管理學課程中增加「企業倫理」比重、或開設此類課程;鼓勵學生把自己當作品牌一樣經營,使負責、可信賴等特質,成為每個人的正字標記;結合導師時間與相關單位合作,實施法律常識宣導,提升學生品德。結合公民活動課程,實施租稅法治教育,誠實納稅以提升學生品德。

積極宣導珍惜資源、濟弱扶貧並舉辦相關徵文活動;鼓勵同學修習「專業知能服務學習課程」參與公益活動、服務學習;公開表彰對愛護環境、關懷行善有具體事蹟的學生;舉辦整潔榮譽比賽,主動參與校外打掃,使學生養成愛護環境的良好習慣;師長告知學生,學校的環境政策,以提升學生的環保意識,共同支持學校「低碳校園」的政策。

最後,學生應立身行己、篤學好問;強化各系自學性組織、作為帶動同學學習精神的平臺;鼓勵同學加強時間管理、專心讀書也專心玩樂;鼓勵學生在課堂上主動發問、嚴格執行課堂規矩、多準備課外練習題、安排小型讀書會;鼓勵各系發起Facebook讀書會社團,由老師指定書籍,評選上網發表心得優秀的同學,給予鼓勵。

●教務處教務長葛煥昭:重現民歌精神找回社會責任

本組討論單位有教務處、學務處、總務處、研發處、人資處、財務處、覺生紀念圖書館、資訊處、學教中心共9單位,因此本次從四項討論題綱中,整理出共同意見。

本組行政人員發現,除了學生可能態度不好,相對的部分教師有時候對行政人員的態度也並非很好,「態度」儼然成為最重要的事情,也牽涉到品格的問題,全校師生都應該大大加強。鼓勵大家一同實踐「三環五育合而為一」,意即每天學習30分鐘,每週運動5小時,每天做1件好事。

「孝順父母、尊敬師長」方面,可以引佛教的十誡道理告訴學生,「孝順父母」會讓父母長壽,讓學生了解品德是抽象的名詞,孝行是具體的行為,鼓勵學生每天打電話給父母,和父母保持良好的互動,家庭教育是重要的,是形成品德教育的基礎。

「負責盡責、誠實信用」可從淡江歷史找尋值得學習者,例如:李雙澤的故事,找回民歌時代的感覺,也讓學生感受對社會的責任感。身教重於言教非常重要,由師長以身作則,鼓勵全校師生每天做1件好事,選出可供大家學習者,公布於學校首頁、淡江時報,或是在淡江時報上作更深入的報導。由於時空環境的轉變,目前教官角色比較像保姆,但執法仍應嚴格,需要懲罰時絕對要執行,也期許教育要能讓學生感動是必要的,品德教育不只是學務處的事,而是全校所有人的事。

「愛護環境、關懷行善」提及教師的身教最重要,對身心障礙同學主動關懷,透過這些行動讓周遭同學產生同理心;法律是絕對的權威,必須要尊重及支持,如果看到學生在校園內抽煙,應主動勸阻,雖本校校規有明文規定校園內全面禁煙,但常看到學生站在告示牌下抽煙,在灰色地帶挑戰權威,建議總務處比照捷運站黃線明確規劃界線,環境教育即品德教育,應從師長自身做起,如:隨手關燈、關冷氣、不隨意丟垃圾,而假使看到校園的白鷺鷥,可讓人產生幸福的感覺,藉此告訴學生需要好的環境,才能有此美好景象,從而讓學生能愛護校園環境,提升品德。

「謹守自律、主動學習」探討到部分學生目前之行為價值是以金錢為衡量標準,認為付學費即是衣食父母,導致思想行為偏差,應適時給予教育,引導學生從他律提升到自律,然而學校推行全品管制度把學生當成顧客,易形成消費者至上的觀念,若當成是產品,則有必須改進的空間,四項討論之題綱均為我們從小即知的道理,但現在彷彿禮失而求諸「大學」,應找出問題的根源,並建立良好的典範學校中有許多優良事蹟,可運用多元管道適時表彰,而有潛移默化之效。

NO.872 | 更新時間:2012-10-22 | 點閱:1478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18 13:34:22
  • 線上人數:4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