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學習 2013-01-02

打底個人文化 我的未來不是夢

本校自本學期開辦「榮譽學程」,其中,創意思考與溝通講座邀請外語學院院長吳錫德分享「如何打底個人的文化」。本報摘錄如下,以饗讀者:

二十世紀最卓越的印度靈性導師克里希那穆提(J. Krishnamurti, 1895-1986)曾說過,教育的目的在於幫助我們瞭解生命;鼓勵我們去探索,而非模仿;並不斷尋找「學習及愛」。透過自我探索,才會有自己的文化,因為文化的本質就是「標新立異」!代表著你跟別人不同的那一塊,即為你存在的意義。文化打底即從自我觀察、批評、省思,進而開創做起,達到先和自己溝通、再發揮創意!

打底個人的文化共分為4個要點:

一、如何認清自己:我的未來不是夢

想要發掘自己的定位、優勢、專長和未來發展的方向,必須先問自己幾個問題「我算什麼」、「我在哪裡」、「我往何處」。由於我們正處於一個量化的世界,必須先找出自己的定位、了解自己和別人的實力差距,但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做為一個學習者(學生),就必須要立下屬於自己長遠的願景,應該仔細規劃下個階段的人生,以期和未來接軌。可利用「SWOT」的圖表分析,釐清自己的內部優勢(Strengths)、內部劣勢(Weaknesses)、外在機會(Opportunities)、外在威脅(Threats),了解自己的優缺點,並以「三力圖表」(即智力、財力、人脈)規劃自己未來發展的行業及方向。

二、如何欣賞別人:別人永遠是我的老師

中央研究院院士曾志朗說過一個故事,有一個實驗在2個籠子裡各關了一隻飢餓的猴子和一隻不餓的猴子,當飢餓的猴子拿起測試者給的食物吃的時候,隔壁的猴子就會觸電,後來飢餓的猴子於心不忍就不吃了,連動物都有這般的同理心,更何況是我們呢?這也讓我們領悟,在處世上要保持高度的好奇心、敏銳的判斷力、願意與人分享,並擁有同理心。 此外,要正向思考,並活化腦神經細胞。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曾提到:「不要賣自己不想買的東西、不要替自己不尊敬的人工作、只跟自己喜歡的人共事」,這3句話就提供了我們一個思考空間,即做事之前要有一定的判斷和反思,擁有自己的想法而非人云亦云。

三、如何與世界溝通:永保一顆開放的心

國際化、資訊化、未來化,這三化為不可或缺的關鍵要素。首先培養自己具備全球視野,擁有認識國際社會變遷的能力,以更寬廣的眼界來了解全球化的發展。其次,於日常生活當中熟悉資訊科技的發展與使用,並能收集、分析和妥善的運用資訊。再者必須洞悉未來,瞭解自我發展、社會變遷和科技趨勢,以期具備建構願景的能力。

四、打底個人的文化:天生我材必有用

人格均衡發展,五育並進。「德」,即品德倫理:了解做人處事的道理,實踐同理心和關懷萬物,反省道德原則的建構並解決道德爭議的難題。「智」,即為獨立思考:鼓勵主動觀察和發掘問題,以及培養邏輯推理與批判的思考能力。「體」,即樂活健康:注重身心靈和環境的和諧,建立正向健康的生活型態。「群」,即講求團隊合作:體察人我差異和增進溝通方法、培養資源整合,與互相合作共同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美」,就是美學涵養:培養對美的事物的感受力,提升美學鑑賞、表達及創作能力。

總之,每個人都要趁年輕,儘早規劃自己,以虛懷若谷的心情來接受萬物,形塑並整備自己,以捨我其誰的態度來面對生存,面對世界。(文/歐書函、圖/陳威廷)

NO.882 | 更新時間:2013-01-02 | 點閱:1361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3-29 18:23:50
  • 線上人數:2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