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2013-05-06

台灣外展教育發展基金會執行長廖炳煌 用冒險教育開啟遠征學習新頁

【記者賴奕安專訪】「我只想要去有童軍團的大學念書!」這是青春期的他,邊填大學志願卡邊說的話;「這個月要做到150萬的業績,如果做不到就剃光頭!」這是他擔任房仲業北區店長時高聲吶喊的話;「我的使命就是要把臺灣孩子帶去親近山跟海,讓他們具備冒險的能力,有勇氣走向全世界!」這是現在的他。這位看起來不論幾歲都在講任性話的人物,是國貿系〈今國企系〉校友,台灣外展教育發展基金會執行長廖炳煌,他用他的人生歷程證明他不是任性,而是對任何事物都多了幾分堅持,是絕對的韌性。

童軍使命成為社團實力進入淡江發揚團隊精神

八歲加入幼童軍,廖炳煌為延續童軍生命,選擇就讀擁有羅浮群童軍團的淡江,「起初熱愛童軍是覺得掛著領巾特別帥,我是個愛表現的人,而童軍團給了很多表現的機會,也因為有了身為童軍的使命感、榮譽感,約束住青少年的自己,才沒有變叛逆、走歪路。」自認為在童軍團才有發揮的地方,廖炳煌從小就培養領導能力,學習團隊合作,和團員彼此能力互補,一來一往對彼此需要性很高,也為他帶來高度的成就感。

廖炳煌社團經驗豐富,大一就參加九個社團:童軍團、健言社、田徑校隊、橄欖球校隊等,大學就是辦活動的能手,印象深刻的是有次童軍團舉辦淡水地區小學生參加的暑期棕熊營隊,向國泰人壽爭取到十萬塊高額贊助。他提到:「淡江人多、科系多、社團多,豐富多元,有很多機會去和各式各類的人交往;學習,是淡江人最幸運的事。」豐富的社團經驗,也奠基廖炳煌的社會實力。

房仲業績保住頭髮更為人生教育開啟新頁

畢業後做房地產,一做就是十個年頭,由於對商圈的了解程度高,一向是北區業績最好的Top Sales。直到1996年3月,他自費6萬6千塊參加三天的激勵課程,學習「成功學」,那三天全都在吶喊、冥想、設定目標,結束後不只精神被激奮,4月他更在北區店長大會現場,高聲宣示:「我一個人要達到150萬的業績,如果做不到就剃光頭!」當時淡水店員工一個月的平均業績是80萬,他一個人喊了整整兩倍,他回憶起:「我發誓完後的那整整一個月都看人不是人,全部都是Dollar Sign!」

廖炳煌最後達成目標保住頭髮,卻同時發現:「這不是我要的,這太可怕、太瘋狂了,不是人過的日子。」他反省了成功的定義,自覺不該再把人的價值換算成金錢,於是他萌生從事與青少年教育有關工作的念頭,原本是想將童軍活動和真實生活結合,並設立目標,帶領高中生走出課堂教室,後來為了找到對青少年更有幫助的內容,他前往美國Project Adventure(PA)組織,一個專門讓孩子們從冒險的過程中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在決策、思考、衝突管理的過程中,學習如何當一個好的領導者的學習機構,讓廖炳煌非常震撼:「太好了!這就是我要的!」。

著手推動外展教育用冒險精神讓孩子發現自我價值

1997年回國後,開始投入主題式冒險訓練,專門做團隊訓練、企業訓練;2005年加入英國Outward Bound組織,意思是「離開安靜的港口,面向未知的大海」,希望用航海和登山訓練年輕人的意志,並在2008年成立台灣外展教育發展基金會後,才取得Outward Bound正式授權。

廖炳煌表示,「臺灣有258座超過三千公尺的山,長達1258公里的海岸線;臺灣可以說是世上最幸福的地方,山就在我們身邊,即便身在都市,開四個小時的車程就可以爬山,爬完山再開幾小時的車,又可以跳進海裡游泳。」廖炳煌講得像是炫耀自家庭院有很棒的生活機能般,「但是臺灣孩子不懂得爬山、航海。」因此,基金會的使命,就是透過戶外教育,讓孩子健康地去冒險,爬過山、航過海,臺灣孩子才走得出島,迎向全世界。

不光是孩子需要探索教育,企業界也需要探索教育,廖炳煌說:「近年來景氣不好,企業遇到很多組織調整的問題,因此中高層主管比較偏好企業凝聚力、向心力、文化再塑造等課程。」並表示,必須先了解一家公司的需要,再設計訓練課程,並做現場調整,配合企業需要。曾幫中國知名運動用品高層主管做訓練,廖炳煌發現許多高階主管遇到無法施展高度決策力的問題,他們無法在會議當下做好決策,這樣的結果造成只能事後做個別溝通;但隨著組織規模擴大,個別溝通已不具效率,「於是我幫他們透過溯溪、露營等活動,當他們遇到挑戰時,先停下來發現問題和討論解決辦法,藉此了解企業內團隊合作、互相幫忙的重要性,改變視野後,做事方法也會跟著改變。」

「彈跳理論」籲淡江人奮力跳出機會肯定社團學分化

廖炳煌以多年來的工作經驗、社會經歷,歸結出一套「彈跳理論」,他講到,以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論成就,若是臺大人平均有90分,淡江人有70分的話,臺大人會固守90分的成就,不再冒險,但淡江人在生涯發展過程中,有上有下、高不成低不就的困境卻反而讓淡江人激發思考,做足準備奮力一跳,甚至可以跳出120分的高度,「而這個彈跳的空間,我認為主要來自社團的培養和大學的學習,因此,淡江人是很有機會的。」

淡江擁有全國首創的社團學分化,廖炳煌表示,學弟妹不要去抗拒,而是更積極去看到價值,「學分化後雖然有點強迫參與的性質,但社團確實可以帶來課堂外的學習,比如說策劃活動、尋找資源,對內溝通協調,對外多方表達,企業專案的過程亦是如此,若大學生可以早點做這樣的練習,何樂而不為?」

廖炳煌從事探索教育16年來,最感動的莫過於看到很多人態度上的改變。但他也坦言:「我們把孩子帶出去體驗冒險,開闊視野,但回到學校後卻又全然不是如此,因此想將體驗式學習、探索教育帶入校園,和學科學習做連結。」然而,改變學校老師是最困難的,在美國Outward Bound已經和哈佛大學教育系合作,已有成功的案例,稱做「遠征式學習」,教導老師如何帶領學生,從做中學引發學生興趣,「推廣遠征式學習,以外展教育的精神改變教學和教法。」提供臺灣教育更多元的選項,正是廖炳煌下一步的使命。

NO.894 | 更新時間:2013-05-06 | 點閱:6315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3-29 18:23:50
  • 線上人數: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