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聊天室 2013-05-25

【一流讀書人對談】蔡進丁 VS. 郭秋慶 中堅企業專注求穩的實戰策略

文字/謝孟席整理、攝影/羅廣群

編者按:一流讀書人對談人:歐研所教授兼所長郭秋慶簡稱郭,產經系副教授蔡進丁簡稱蔡,內容如下:

◎被評選為「杜拉克後最有影響力的歐洲管理大師」, 赫曼西蒙近30年來,針對全球2,700多家隱形冠軍的學術分析成果值得關注和探討,原因為何?

蔡:本書不僅是作者在哈佛大學學術期刊發表過的研究成果, 亦兼具實用與通俗性。市面上商管書籍眾多,許多通俗卻不嚴謹;臺灣商管學研究偏重量化分析,數據分析結果不僅缺乏實用性,一般人也無法輕易了解,但本書在紮實的學術基礎上兼顧了可讀性。近來個人參與的研究也發現,臺灣中小型企業對臺灣經濟發展有顯著貢獻,應同大企業般受到社會重視;同時該研究也提出接近本書隱形冠軍概念的第五型商業模式,即追求市場全球化、深耕利基型產業的中小企業經營方式,會是臺灣未來重要的商業經營模式,因此很推薦讀者閱讀。

郭:沒錯,台灣中小企業是眾多就業機會的來源,所以應受到重視,本書對於中小企業提出的觀察則值得借鏡。作者20年來透過大量資料蒐集與實地訪談,分析美國、巴西和紐西蘭等, 世界各地中小企業的競爭與行銷策略,最後以嚴謹的學理基礎為研究根本,得出了隱形冠軍的特點,也就是企業體不一定大,但卻能做出特色和放眼全球市場;不一定享有響亮名號, 卻能在全球市場享有高度市占率。不僅如此,針對中小企業做的研究是商管學界少有的創新觀點,能讓我國中小企業在面對全球化的眾多挑戰時,從美國大企業觀點外,在歐洲學者身上找到更適合而可借鏡之企業經營思維。

◎本書中談到,德國、奧地利和瑞士等德語系國家的隱形冠軍數量佔全球隱形冠軍企業56%,媲美大型企業,在其國內造成強勁的出口主力,他們值得學習的經營模式是什麼?

郭:放眼全球市場、深耕單一技術與雇用多元文化背景人才是關鍵。90年代之後全球市場出現,隱形冠軍順應了時代潮流, 積極向全球供應產品, 所以像是台灣雖然市場小,但經營規模可以變大。而德國有78%的出口值是靠中小企業,他們選擇更有利基之競爭優勢,不假外包,把單一技術做到最好,成為全球唯一,追求小而美的企業體;也不追求廣告,節省成本後以技術取勝,吸引客群。在任用人才上,他們重視多語言、熟悉異國文化之國際化人才,也選擇長期雇用制,像是隱形冠軍的CEO大多超過20年年資。

蔡:郭老師所說小而美,指的就是隱形冠軍企業最重要的一個特點「精」,這點讓中小企業得以長久經營。隱形冠軍的經驗告訴我們,企業經營不應該盲目崇大,企業體可以擴大,但要控制多角化的欲望,因為產業鏈的國際化垂直分工,將來會是趨勢,廠商應掌握單一核心技術和分工概念。雖然大小企業沒有一定好壞,但大企業的缺點是容易驕傲自滿,陷於舊有經營模式,體質變動彈性較小,在難以創新之下導致組織僵化,難以長久經營,因此像是名列Fortune雜誌前500大的企業,平均壽命只有40歲。

◎隱形冠軍集中於德語系國家,那麼為何德語系國家的中小企業能夠獨步全球,是何因素造成?

郭:這方面跟德國人的民族性、文化以及教育體系有很大關係。德國人守法、踏實、敬業、工作態度嚴謹,且企業經營目標明確。而追求技術的卓越,則跟德國的教育體制有關。德國技職教育體系分流早而明確,小學至中學即開始有實科中學與文科中學的分別,學生早早即跟隨師傅學習專精的技能,產生如「柏肯鞋」等專業生產之製鞋工業;又在企業經營上,以家族企業之方式,讓員工與企業產生共生關係。

蔡:我同意郭老師所說。其實文化無優劣,但正是文化決定了經濟。Mittelstand(德文:中小型企業)一詞在德國反映的是德國社會的心態和文化現象,背後代表著人們對於中產階級的重視、對細節的堅持、保守的財務政策,以及勞資生命共同體的概念;這樣的文化貫徹在國家、產業與企業中,三者相輔相成,形成德國文化的主體性與特異性,將這些特點發揮到極致,成為企業發展的優勢。而德國技職教育廣而深,因此像是前陣子的新聞話題人物吳寶春,在德國技職教育中必定有很好的發展。

◎台灣的中小企業可以從本書中得到什麼借鏡?

蔡:台灣應該更加重視中小企業的價值,以及重視文化、產業與經營管理的關係。

臺灣的中小企業不一定贏得掌聲,但臺灣其實應該更重視利基型商業模式,有自信做小而美的企業,像是臺灣曾有上游IC 設計公司,跨行做不在行的晶圓代工,反而失敗收場。同時臺灣也應該積極創造自己特有的文化主體性和特異性,因為所有商品都受文化因素影響,產品就如同人一般,即文化決定了經濟,所以德國人中規中矩、不浮躁、實在的性格就可以生產出讓人信任、耐用、品質好的產品;日本講究精細,產品則精雕細琢;美國走大眾文化,因此產生標準化和量化的生產模式。

郭:除此之外,臺灣GDP倚靠出口為重,若以產業結構來看, 應該要提升中小企業的比例與數量。相較於德國中小企業佔出口70%,臺灣大型企業較中小企業佔出口比例較大,而在大型企業容易受各國景氣循環影響的情形下,使得臺灣許多代工大廠毛利下降,連帶影響本國出口表現,因此應該增加中小企業在GDP的貢獻度。

◎在貿易全球化的時代潮流中,政府該如何輔佐企業, 為臺灣中小企業開創成為隱形冠軍之路?

蔡:政府應該專注扮演好政府能使用公權力執行的建設上,但它雖可扮演一定角色,最終關鍵仍在於企業本身。首先,政府不應將資源過於投入大企業中,應更重視中堅企業;同時產業政策不一定重要,因為政府不會比企業家更了解如何經營,它只需關注民間難以達成的事務,如:法規制度與基礎設施等, 並隨時代潮流更新法規、改善交通、教育與網路瀏覽速度。另外,書中介紹隱形冠軍的成功因素,就來自於利基化經營與國際化,因此企業本身也應該要勇於接受自由化競爭。

郭:蔡老師說的很好,所以政府的角色之一,就是要在全球化潮流中輔導企業積極向外發展。臺灣產業環境是以出口為導向,以製造業代工為重,但90年代後新興民主國家代工業追趕上來,臺灣企業面臨轉型,因此政府應減少保護,跟隨國際脈動,簽定自由貿易協定。因為在全球化時代,區域化可以減少全球化之衝擊,而且雖然接受外來競爭,但藉由輔導企業向外發展,開拓外部市場,反而可以解決臺灣內部市場小的問題。

NO.897 | 更新時間:2013-05-25 | 點閱:1921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799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9-07 23:08:27
  • 線上人數:2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