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傳真 2013-10-14

放逐自己到世界的另一端

文/法文四張議

4年前考完指考後,和應試的每個人一樣經歷煎熬的等待成績與分發過程,最後我來到了法文系,必須誠實地說,這並不是我當初的第1志願,不過經歷了這麼多,到現在,我對於這個結果感到幸運以及感激。

剛進法文系時,對於這個語文認識並不深,頂多是從媒體上得知有許多領域的知名人物都是從這個系畢業的。打從進來之後,我便和這個語言結下不解之緣,也因如此,我在剛進來的時候就決定短期要以申請系上的大三出國留學計畫為目標,然後很幸運地申請到了這個機會,也獲得父母親的同意與幫助,在才20出頭的年紀,與身邊共10位同學一起到了南法的尼斯進行10個月的留學計劃。

在剛抵達時,一切手續都是在慌亂中完成的,像是辦理住宿、帳戶、手機等等,不過幸好有同學們的陪伴,一切都得以順利完成。在1、2個禮拜後,順利地辦理好各種手續,並等待分班考試。

開學後,發現自己之前在大學所學的可以說是基礎中的基礎,即使自己只是待在語言學校,也同樣感覺到自己的能力跟其他的人有很大的落差。因為除了老師外,我們班上的同學全是不同國籍的人,在課堂上老師會藉著法國當地的新聞來詢問同學:在各國家如果發生同樣的事件,政府的處理以及民眾的反應是怎麼樣的情況……老師以這種教學方式,讓各國籍的同學得到許多的文化資訊交流。

同時,我發現在語言學校裡面的教育方式和臺灣有很大的不同。我們通常藉由老師準備好的一份專題,大家共同討論,老師也會點各國籍的其中一人發表看法,這種在課堂上互動的方式,讓有心學習的學生都能夠參與,而不是他單方面在講台上講課。相較之下,臺灣的上課方式就顯得含蓄。在臺灣,回答教授的問題有時候會被歸類成一種很討人厭的行為,讓人覺得是故意要表現。但是在法國則不是這樣,一旦老師丟出一個問題,馬上就會有人呼應,並且接二連三提出自己的看法,交換彼此的意見。曾幾何時,在一個上課沈默的環境待久了,我們幾乎連自身的發言、受教權都一併自行拋棄了?

對於大三在歐洲度過一整年,我很開心自己當初下了這個決定,並且堅持到最後。同時也帶著滿滿的自信去面對在大學的最後1年。未來不排斥再回到歐洲繼續進修,對於在歐洲所經歷的一切,我想只有真正走過這歷程的人才有辦法理解。不管拍得照片再多,用得文字如何精準,那些當下的感受都是別人帶不走的。我永遠記得自己第一次到巴黎,在接近天色暗了的時候,與現場其他民眾一起引頸期盼街市燈光閃爍起來。或許對巴黎人而言,這是稀疏平常的事,但對一個出外留學生而言,這是一輩子都忘不了的畫面。

最後以在法國求學時,一位教授在最後一堂課告訴我們的話結尾:「我們並不是活在一個國家中,而是語言裡。」

NO.906 | 更新時間:2014-03-11 | 點閱:1368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25 19:16:22
  • 線上人數:6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