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2015-11-01

【翰林驚聲】藝高文創總經理林羽婕 策展人大解密 打造華人品牌研創基地

演講人:藝高文創總經理、台北當代藝術館涉

外合作統籌林羽婕(攝影/盧逸峰)

時間:104年10月27日下午2時

演講題目:一個城市為何需要一間當代藝術館

-以台北當代藝術館為例

在趕來本校「全球文化行銷企劃專題」課程演講前,林羽婕正和來臺參與京台論壇的北京生產力促進中心主任張澤工會談,就策展價值深入淺出的討論後,雙方對於成立「華人品牌研創基地」有了共識。張澤工認為,兩岸文創應該建立合作機制,用策展的思路,整合資源,成就華人品牌。林羽婕匆匆走進教室,從第一次來本校演講時,曾以「文創通識」開題展開這場講座,本報摘錄此場演講重點。

【記者盧逸峰整理】我一路走來,曾經做過媒體業、電視臺製作人、美術館副館長、文創園區總監等歷程,對於近年文化創意產業的起伏,這是產業轉型必經的過程,讓大家有機會重新思考文創的根源與定位,如同我認知的文創初衷應該來自單純的藝術文化。

談起文化創意回到根源,可以追溯至博物館,身為一個策展人,我認為一間美術館對於一個城市的轉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例如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展示了各國家、各文化的歷史文物,希望將「人類文化的根源」匯聚於館中。

然而,博物館營運除展出奇珍異寶,讓人大開眼界、滿足有錢人外,其實最終的使命在透過展出充實參觀者的人生經驗。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定義,博物館應具有3E功能,包括教育國民(Educate)、娛樂大眾(Entertain)及充實人生(Enrich)。時至今日,多數博物館除了展覽,皆設有咖啡廳、紀念品店等誘因,期待參觀者進一步知性學習、感性娛樂,同時吸引大家主動詮釋與表達,進而得到圓滿豐富的體驗。

辦活動、跑行銷策展人各顯神通

我在台北當代藝術館服務,最初營運從行銷美術館開始,嘗試在捷運站燈箱展覽藝術、販賣夢想的活動,到後來連清潔人員都開始討論展覽內容,藝術氣息逐漸在社區、生活中感染,也帶進商業空間,成功引起話題與連結。

台北當代藝術館身為新時代博物館,也是臺灣發展藝文的重要據點之一,企圖把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同時跨領域經營、挑戰多元議題,更邀請藝術家以創新創意來突破既有的認知、活在當下。但館方也曾因財政窘迫,在缺乏經費宣傳下,於2008年起展開「零元行銷」,使用免費的社群媒體來宣傳,如今Facebook粉絲團擁有逾26萬人按讚,且多年來累積逾700部影片也上傳至YouTube,成為全臺灣最重要的當代藝術教育資源。而起初僅用一臺相機起家、拍攝藝術家紀錄片,到現在練就出拍攝4K畫質的實力,這是一個學習的過程,跟著時代脈動走,也能達成優質效果。

鼓勵秀出作品試圖引動討論在策展的過程中,因為存在許多可能性,所以很難去定義「當代藝術」,如同現今科技與社群媒體發達,每個人隨手拿起手機、平板,皆可扮演起作者、導演、演員多重身分,所以人人都可以是自己的策展人。而當時的台北當代藝術館就曾經以「公民藝術之窗」為題策展,由每位參展者抒發己見、讓他被看見。

2011年另啟動藝術家駐校計畫,促成館校合作、協同教學,除了邀請藝術家跟學校美術老師合作,讓每位參加的學員都完成了人生第一次展覽之外,也與附近的成淵高中、建成國中、日新國小合辦課程、舉行藝術踩街等活動;更曾與詩人鴻鴻聯手辦詩歌節,帶領孩童創作詩,把詩作結合文創、用詩表露感情。

當時的當代館館長石瑞仁曾對我說,「藝術無所不能!」直到累積多年的策展經驗後,我在華山文創產業園區執行「365天、天天有藝術家的胡搞瞎搞」企劃案中,發現藝術多元呈現的手法,讓藝術家盡情自由揮灑,使華山出現新的光景及有趣事物,真的是無所不能!

時代下的策展人

在人人都是策展人的時代,「策展」顯得非常重要。我認為,每個人在做的每件事都與「策劃」有關係,如同一個人的人生中,不能光是停留在當下,必須思索你想要成為怎樣的人、要成就什麼樣的事業,以及完成如何的夢想?所以更要把策劃的概念昇華到「策略」,才能在當下做出選擇和決定、也為未來鋪路。

很多人會問我「怎樣能成為策展人?」對我而言,策展是一個學習、也是實踐的過程,但大家請先思考、培養出下面4項先決條件:首先,策展人需要強大的「溝通」能力,其次透過「說服」影響他人,包括說服自己、也說服別人;再者,必須要有「組織」架構的能力;最後,則是一定要有無比的「熱忱與熱情」,唯有相信自己,才能接受所有挑戰、面對挫折,進而完成夢想。

實踐品牌工程

關於品牌,剖析歐美產業的發展,會發現到我們對於歐美的認識來自於他們的品牌,鋪天蓋地的行銷手法是值得取經。而在華人文化圈中,臺灣有好的創意、大陸有廣大的市場,且兩岸有相似的文化,所以「如何建立一個華人品牌、在世界發光發熱?」就是當前的課題。

現在無論是中國大陸、甚至全世界,都在流行「創新創業」熱潮,我也透過實踐去了解自己的能耐,這是一項自我挑戰的任務。如今選擇創業,我常在奮鬥之中努力說服、也相信自己。未來嘗試建立華人品牌研創基地,這不只是一個夢想、更是一個可以實踐的理想,期待立足全球、邁向世界。

NO.980 | 更新時間:2015-12-15 | 點閱:3354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3-29 18:23:50
  • 線上人數: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