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喻閔專訪】「此行有如初開眼界般驚豔,在學習表演、異國體驗上,更是猶如一場震撼教育!」談起擔任外交部106年國際青年大使,化材二劉守翔顯得神采奕奕。今年交流計畫主軸為「臺灣新世代 展望新南向」,共有608位報名參選的學生,錄取全國各地31所大專院校、75位青年大使,他以「扯鈴」專長於上月28日前往菲律賓、印尼,展開為期10天的文化交流訪問。
劉守翔說,國中時因緣際會參加扯鈴社團,到高中受學長邀請、進入鈴極限扯鈴團,與專業好手一同研習,進而養成此一民俗技藝專長。「在社團成員的推薦下,我決定報名參加今年的國際青年大使計畫。雖然在複試很緊張,用英文表達也沒有表現很出色,但我試著使用簡單、易懂的詞彙,展現個人獨特的才藝和想法。」
扯鈴是華人文化中,最著名的童玩遊戲之一。對劉守翔來說,雖不陌生、卻在首日排練遇上挑戰,「出訪前的第一堂培訓課程,助教一開始讓我們先來一段即興表演。在10人一組的團隊中,只有我是非科班生,表現顯然不如預期。」劉守翔苦笑,「算是撐過去了,但像是歷經一場震撼教育,他們看過一次示範後,即可做出高完成度的表演,而我的學習力顯得相對落後,只能戰戰兢兢的跟上進度。」
前往海外深度參訪交流,不僅須具備專業知識和才藝,更多時候是在考驗團隊默契。劉守翔觀察,「組員們在練習時,皆保持高度專注力,活動結束後也會繼續討論表演動作上的修正,漸漸培養出合作氛圍。」為宣傳臺灣文化與藝術表演,一行人在異國飯店、大學等地表演,也與大學生及當地人進行交流,「兩國人民都十分有活力,儘管偶遇語言不通,但他們還是很熱情地提供我們協助。」
劉守翔說,出發前已經對於兩國的文化有基礎認識,但親身實地經歷後,對文化差異還是感到十分衝擊。「例如在印尼參加宰牲節活動,看到信仰伊斯蘭教的人們進行宰牲儀式,過程雖是隆重,但仍會感到驚心。」劉守翔補充,交流團隊在離開菲律賓前,來到海港旁的一處貧民窟發放白米,「這是慈善團體安排的捐輸活動,集中在廣場上發放給民眾。在高度經濟發展的市中心,同時存在貧民窟,看到貧富差距讓我更加珍惜自己擁有的資源。」
首度擔任國際青年大使的劉守翔,充分展現對扯鈴的積極與熱愛,除了持續提升自己的國際視野與外語能力,也為中華文化和臺灣外交做出貢獻。他鼓勵同學積極參與國際活動,「當初抱著嘗試的想法,但現在的我真的很慶幸能參與這次計畫,讓我累積了許多難得的經歷。」
NO.1044
| 更新時間:2018-05-01
| 點閱:966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