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要聞 2001-12-17

流泉飛瀑映迴廊 相逢在覺軒

【記者趙浩均報導】在學校「校園花園化」的政策下,希望能讓師生有更舒適優雅的教學環境,除了歐式、日式花園外,校園內近期將會出現一座極具中國風味的「覺軒」花園,本週已大致完成,在經整飭後,預計於下(一)月將可開放使用。

該覺軒花園是位在宮燈教室後面,原本是一座溫室花房,但因建築已經老舊不堪使用,經學校評估後,決定重新改建成中國花園。居正(覺生)先生是本校第一任董事長,亦是創辦人張建邦的外祖父,才會有這名字的由來,覺生紀念圖書館也同樣是為了紀念他。在入口的月牙門上,張創辦人將會題上「覺軒」二字。

創辦人於上週二(11日)親自到覺軒花園視察工程進度時表示,這座花園將會開放給社團使用,希望同學們課餘之時,能悠遊在一片好山好水之間,陶冶溫厚的性情。而理學院有流傳已久的「相約榕樹下」活動,張建邦也期許,未來「相逢在覺軒」也能成為校內的傳統,讓全校師生能一起分享這片美麗的天地。

因校園花園化,本校美景早已盛名遠播,現在已有各式不同的豐富景觀,書卷廣場的西式庭園、牧羊草坪旁的歐式景觀、日式造景、福園的水石植栽和文錙藝術中心前的噴水廣場,因此在思考溫室花房的改建時,那何不造一座中國式花園?不但可以和宮燈教室的建築互相輝映,也增添了學校景致的多樣性。

這次的庭園設計,是由建築系講師徐維志設計,仿造上海著名的「豫園」為藍本,並找來台灣傳統匠師陳朝洋先生,陳朝洋在古蹟維修方面經驗和技術都十分老到,聯合報的南園和林家花園的維修工程都是由他所負責的。在這次建築上,捨棄了一般用鐵片去釘造的方式,而是選擇中國傳統的工法,即以榫接(木頭和木頭相連接)的技術完成,在外觀上將不會看到任何釘子。徐維志表示,這種技術現已不多見,但卻可以維持建築的美感。

走在綿延的迴廊上,累了,坐在美人靠上休憩,不但可以看到驚聲銅像,還能遠眺觀音山的美景。徐維志解釋,校內可以供大家拍照的美景很多,但大都沒有辦法讓同學能夠融入其中,因此在設計覺軒花園時,他希望能讓同學走進去,晃一晃、坐一坐,真正的親近這座花園。

除了有迴廊、美人靠、涼亭、假山、水池和瀑布等傳統建築特色外,徐維志並強調,以往的中國庭園景致都是以石頭做鋪排變化,這次他選用了陶瓷做藝術鋪面,在古樸中也兼具了現代感。

營繕組組長姜宜山表示,目前覺軒花園主要工程已經完成,接下來將會進行魚池的養殖工作和植栽的設計。而緊臨覺軒花園的三間宮燈教室,未來將會改成格扇的建築和覺軒花園構成相連的景觀,並供社團活動使用。

NO.488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701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25 19:16:22
  • 線上人數:5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