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辦人張建邦
大學的主要功能,在於發揮教學、研究、應用服務合一,須注重整體觀念的吸收,因此,不斷思索如何改進課程與教學方法,以具備教育的傳統價值。為提升學術研究風氣,辦理淡江講座,設置講座課程,讓學生能在短期內得到極為專精的知識。注重品行與生活教育,提出「三環五育」課程,「三環」是「專業」、「通識」與「課外活動」課程。「五育」是「德」、「智」、「體」、「群」、「美」。並依據創校精神和辦學經驗,結合為「承先啟後,塑造社會新文化,培育具心靈卓越的人才」,做為本校的教育使命。
由於博士論文研究管理三模式,認為行政單位管理應採取「官僚模式」,教學單位管理則採用「同僚模式」,跨單位問題解決以「政治模式」運作,三者確實於校務治理中靈活地運用。後因應市場發展趨勢,經營大學必須納進產業化的思維,於是加入企業化的管理模式,轉換為淡江四個管理模式,以協助行政團隊能不斷創新與突破,追求績效與永續,形成權責分明的領導體系模式。
教育理念的形成,是經驗累積與理論配合,高等教育是知識的中樞,自然不能墨守成規,必須從延續的時間、開闊的空間與創新的觀念,架構國際、資訊及未來三化概念。學術無所謂界域問題,因而陸續與國外大學簽訂合作協議,建立姊妹校情誼,順利讓大三學生到海外留學一年,培養國際視野。1965 年首次在美國接觸CAI 電腦輔助教學,深受震撼,便積極籌辦國內第一所培植電腦科學人才的科系,同時成立電子計算中心,輔助行政工作。並發行11 年的〈明日世界〉月刊,在大學部開設未來學講座,希望經由教育過程,培育未來觀念,以便預見變遷、掌握未來。
過去這些國際化、資訊化及未來化的作為,讓同仁逐漸具備先見之明的前瞻思維,也因為這種創新、突破、競進的開拓精神,讓我們在傳統意念中不斷超越,視求新求變為淡江傳統。看見由校友捐款回饋母校的守謙國際會議中心落成,心中深感安慰之餘,也意識到市場經濟的特點,必須在競爭之下找到機會點與改善處,加強整體效能,因此藉由捐輸積蓄三億,聘請熊貓級的大師蒞校講學,希望能與世界新知同步學習,持續提升淡江國際聲望。
為了讓同仁們習慣從變革中追求創新,我們除維持每年度召開教學與行政革新研討會,也結合「S 弧線理論」與淡江波段發展觀念,形成淡江特有的成長共識,當我們即將達成一個階段性的目標之前,又適時地站在S 形曲線的最適點,創造另一條新的S 形曲線。
前陣子有機會到守謙會議中心走走,看見設計2 萬磚圍繞形成的S 曲線,應驗了我常說的,淡江最大的資產是人,這象徵學校、教職員生及校友三方完全融合的新經濟導向。
隨著高教政策翻新,市場需求改變,供過於求的艱困教育環境,我們需要發揮「馬太效應」,爭取資源,累積優勢,不斷創造「藍海策略」,提升競爭力。如何在第五波再超越現有成就,奪得市場先機,有待大家攜手同心,加倍努力。
NO.1060
| 更新時間:2018-03-01
| 點閱:1201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