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2001-10-22

西方V.S.伊斯蘭教文明衝突?

【記者沈秀珍報導】在美國第三波空中攻擊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後,中東地區的激進回教份子也擴大抗議示威,而賓拉登及塔利班政權也呼籲回教徒對美國及西方展開所謂「聖戰」,其企圖即在特意製造文明與宗教間的衝突,以反制美國。

國際研究學院院長魏萼表示,從文化歷史學的角度來看,以基督教文明為首的西方世界,與以伊斯蘭教為首的阿拉伯世界,信奉不同的神,「各有一把號,各吹各的調」。西元一○五四至一二四○年之間,十字軍七次東征,一二四○至一四八○年之間,蒙古西征,把回教地區搞亂,產生異化,伊斯蘭教分為三大派:遜尼派、什葉派、蘇非派,一些教義派走向極端,提出所謂「聖戰」,遂與其他世界產生衝突。

魏萼認為,文化衝突是存在的,在此情況之下,應向中國儒家思想學習,所謂「和而不同」的包容性,看看儒家的智慧,他提出「新新儒家」的主張,相信二十一世紀會有新一波的伊斯蘭宗教改革、文藝復興,淡江大學的學術研究正朝此方向走。

拉研所教授白方濟則偏向以政治、經濟的角度來看待這個議題,他覺得文化差異固然重要,但其根源是政治、經濟的問題,不同的文化可能使不同的雙方產生歧見,但不至於發生大規模的血腥衝突。由於回教一些地區政局不穩定、權勢不平、人權未獲尊重,再加上生活貧困,所以才會產生種種複雜的問題。目前解決之道,最主要的是美國應改變其外交政策,對以色列、巴勒斯坦的問題,能稍加修正,讓中東地區國家覺得受到公平對待;另外一點就是美國應推動國際法庭,使其正常運作,而不是以強權壓迫弱勢,應以律法來解決問題而非互相殘殺。

德文系系主任狄殷豪(Reinhard Duessel)卻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政經觀點與文化視野的角度同等重要,若捨棄宗教、文化方面的因素不談,衝突即無法獲得實際的理解,政經的確造成問題,但文化卻使得衝突更激化。他也提到有位德國作家最近曾造訪阿富汗,該位作家在接受雜誌社採訪中,比較塔利班政權在對伊斯蘭的「簡單化」方面,與希特勒對德國文化作簡化詮釋的情況,他們提出的說法被學界斥之以鼻,被認為很荒謬,但其論點卻對政治宣傳造成很大的影響。

狄殷豪也談到,現今的世界很難清楚地鑑定某種特定文化的屬性,對很多人來講,很難說自己是來自特定文化的人,一般的人民常過著自己的日常生活。文化融合是一件好事,為什麼要去分我們是純粹的伊斯蘭、純粹的中國人、或純粹的德國人?當有人突然之間強調純粹文化的時候,我們必須問他的動機為何,而這個動機通常涉及了政治利益,這是很危險的。「單純化」的結果與政治利益,容易導致文明衝突的產生。

NO.480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402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30 20:08:42
  • 線上人數:16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