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哲學能做什麼》
作者:蓋瑞.葛汀(Gary Gutting)
譯者:吳妍儀
出版社:橡實文化
ISBN:978-986-94614-6
導讀:通核中心助理教授王靈康
向大家推薦《哲學能做什麼》,不是要為一個冷門學術辯護它存在的價值,而是因為這本書討論的內容面向廣泛,並客觀地分析了不同立場的主張。本書設定的讀者是社會大眾,原本是發表在《紐約時報》「石頭」部落格(The Stone, The New York Times)的系列文章。值得推薦的理由是,作者一方面帶我們以哲學觀點討論若干重要議題,另一方面在討論中也把哲學思維的方法介紹給讀者。
作者葛汀是美國Notre Dame大學哲學系榮譽教授,但當他在討論中使用哲學術語的時候,往往適時加上深入淺出的解釋方便讀者瞭解;這點在閱讀導論的時候就能發現。並且,推薦這本書還有個重要理由,那就是譯者的學術背景也是哲學,所以無論在哲學術語、典故、和論述行文上,都能較準確流暢地傳達原作的意思,使讀者不致墜入五里霧中。許多人和哲學的緣份就是被可怕的翻譯阻絕的。
雖然中譯版為本書加上了副標題「公共議題的哲學辯論與思維練習」,但其實政治只是第一章的議題。有議題就有辯論,不過本書特別強調理性互動所使用的論證。論證不是用來把對方一棒子打趴的武器,而是拓展知識的工具,對雙方都是。作者還建議我們從對手的觀點來看事情,甚至「以對手立場的最佳版本」來建立我們的論證;也就是說,我們要為對方設想最有利的立場來進行論證,如此才是促進雙方共同深入認識議題的法門,否則難免流於為辯而辯而已。看過糟糕的政論節目嗎?就是這個意思,你懂的。
在科學如此發達的時代,哲學還值得研究嗎?作者提到剛逝世不久的物理學家霍金曾公開宣稱哲學已死,因為它沒有跟上科學的現代發展。譬如,神經科學家認為他們對「意識」這東西差不多已經提出物理性的說明,並且證明其實沒有所謂「自由意志」這回事。心理學家覺得他們已經揭露出「理性」的弱點了……。但是,在這些議題上哲學到底還有些什麼能做的呢?作者如嚮導一般引領我們摸索這些問題在科學上的發展,並觀察歷代哲學如何回應這些發展,指出雙方遺留下來的問題。
「工作」對我們來說是什麼意義?哲學史上的討論讓我們可以把「工作」分成兩種意義。第一種是「工具性的活動」,這是為了酬勞而工作;但,酬勞又是為了什麼?於是我們可以思考第二種意義—「閒暇」,這不是指發呆什麼都不做,而是進行一些本身就有價值的活動,追求一些本身就有價值的事物;此有別於以勞動換取報酬,報酬畢竟只是工具。這些事物可以是人與人之間的情誼,也可以是藝術、科學研究、探索未知、哲學思考等等……,它們本身就是追求的目的。作者告訴我們,參與這些活動並跟人分享,這就是快樂的核心。作者也帶我們思考資本主義下的工具性教育,這些技能可以讓我們發達興盛,但真的能讓我們幸福快樂嗎?我們到底該做些什麼「工作」,才不用擔心有一天會被機器人取代?如果還沒瞭解問題就自己嚇自己,還沒交手就先輸了!
作者分析許多與現代人息息相關的重要議題之後,回到起點正面討論「哲學不能做什麼」以及「哲學已經做到什麼」,最後帶我們重新問自己一次「哲學能夠做什麼」。無論這時候您的答案是什麼,相信其內容都會比原先更深入,不再是人云亦云,對於哲學式的思考方式也會有多一層的認識。
NO.1064
| 更新時間:2018-04-22
| 點閱:2693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