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江專訪】「看見學生優質的一面」是資傳系副教授陳意文秉持的教育精神。過去11年的教學經歷,對她而言,是個不斷調適、不斷學習、教學相長的過程。她觀察到:相比過去,現在企業招聘更重視學生的實戰經驗,而不是一味地強調學歷高低。因此她認為:「大學作為教育的最後關卡,四年的訓練需要培養學生專業技能外,更要懂得如何在職涯中應對進退。」
以專業和開放態度培養學生
陳意文的專長是行銷與管理,在教學方面,她會盡量將現在業界最新案例、工具與知識於課堂上講授,幫助學生提前適應職涯的挑戰。與此同時,她考慮到學生投遞履歷時需要作品集,也積極鼓勵並輔導學生參與競賽。她說:「競賽和課堂作業不一樣,它有比較的機制和目標導向,可以提高作品的成熟度與競爭力,幫助學生加分。」更重要的是:學生參加競賽需要反復修改作品,這是課堂作業難以比擬的。「將來進入業界,一件作品可能需要修改10次、20次,甚至打掉重做都有可能。競賽可以磨練學生的挫折承受力。」
為了更好地與業界接軌,陳意文在教學當中相當注重與業界、政府合作的機會。她指出:「業界需要學者分享研究新趨勢、新發現;政府需要專家提供諮詢。在大量互動中,我們比較容易掌握新的想法與政策。」
配合業界需求人才設計課程
另一方面,陳意文表示業界的實務性更高,可以把抽象的知識轉化成運用的工具。「如果業界願意買單,那把這個知識與工具教給同學,我的把握度會更高。」當今社群媒體蓬勃發展,陳意文有鑒於此,在5年前開設「社群媒體行銷」課程,這門課融合了舊的理論與新的資料,其中有80%是不曾接觸過的內容。而市面上對這個課程也有需求,陸續有企業來詢問能否蒞校分享。
業界的認可給了陳意文信心,讓她的教學更加駕輕就熟。她坦承當初博士畢業後,想要擁有彈性的工作時間、自由的研究領域、接觸新事物新世代,所以選擇進入大學教書。但很快她便發現了不一樣之處:研究者是把某一議題深入抽象化;教職是把抽象的東西生活化,進行轉譯。「前幾年的教學,我講述一個事情不那麼接地氣,存在需要學習的地方。」後來,陳意文藉助與業界、政府接觸的機會,不斷改善教學的方法,讓自己的說教越來越「接地氣」。
作為資傳系主任,陳意文指出現在的環境十分適合資傳的學生發展。「我們說小編毫不專業,其實又最有專業。小編的設計能力、文字能力、資訊能力不用太好,但是要善於整合不同的內容。資傳的同學要提高對數據、客群的掌握能力。」而身為教師,陳意文也希望未來能掌握自己的專業,並用開放的心態去發現同學正向的部分。
關鍵字
#資傳系
#陳意文
#資深優良教師
#教師節
本報導連結
#SDG4優質教育
NO.1110 B
| 更新時間:2022-05-06
| 點閱:1098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