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學為「重視研究的教學型大學」,為使本校教師提昇教學品質以促進學生學習成效,本校申請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於109年通過36件計畫,為鼓勵更多教師以教育現場提出問題,以課程設計、教材教法、科技媒體運用等內容,來參與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本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舉辦4學門系列講座,邀請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巫博瀚、臺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副教授王鴻祥、大葉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副教授鄭孟玉,以及德明財經科技大學體育處教授陳偉瑀分享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撰寫與執行經驗外,本校語言系系主任謝顥音說明USR專案經驗,並由中文系副教授林黛嫚介紹「教學研究型升等經驗」,讓教師在快速學術發展中持續地專業學習,並向學生傳遞最新資訊。本報摘要其精華,與讀者分享。(文/鄭少玲,攝影/鄭少玲、游晞彤、黃歡歡、蔡依絨、本報資料照。)
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撰寫暨執行經驗分享Ⅰ:教育學門
109年10月6日(二),東海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暨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巫博瀚
巫博瀚連續三年獲教學實踐研究計畫,並於107學年度獲「亮點計畫」,巫博瀚認為,教學是日常生活就一直在做的事,將這些日常工作寫成計畫案提出申請,就有機會獲得教育部補助,是個師生雙贏的項目,而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可分為教學、實踐及研究三項,除了教學的應用外,還能將教學用科學、數據等客觀方式來呈現,分享在學術社群上,也能發揮在研究上。他以5個步驟分析,如何撰寫教學實踐研究計畫:
步驟一:「問題意識」,從自身課堂或學生學習過程中去覺察問題,除了具體清晰地敘述教學痛點,建議可以補充「解決問題的本質為何」、「為什麼這個問題重要」、「如何解決」等內容,讓敘述更為完整。
步驟二:「教育目標」,說明你希望學生在課堂學習什麼?培養學生具備什麼樣的能力。
步驟三:「教學方法」,為了達成教育目標,可以採用何種教學策略和方法。
步驟四:「課程設計」,除了理論講述授課外,建議可以設計多元化的教學內容以促進學生課堂參與度,展現學生學習成果。
步驟五:「學習評量」,如何有效評量教學成效與學生學習成果,檢驗教學目標達成與否。(攝影/游晞彤)
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撰寫暨執行經驗分享Ⅱ:人文藝術及設計學門
109年09月29日(二),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副教授王鴻祥
王鴻祥自我反思這17年的教學研究經驗,以4個層面說明撰寫計畫及執行過程:
層面一:參與教育部舉辦的工作坊以了解計畫推動說明及補助要點等辦法,才能清楚計畫從撰寫到執行等的流程。
層面二:分別從「場域」、「問題」、「取向」三方面深入思考,聽取教育專家學者的建議與指導,多方交流以擬定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方向及名稱。
層面三:計畫案的重要元素,包括能否改善重要教學問題、是否掌握某熱門教育議題與理論、能否建立出可檢驗改善成效的研究方法等
層面四:善用校內提供的高效能支援服務和充裕資源。
王鴻祥建議,可從以下方向來撰寫教學實踐研究計畫,一是場域,從自己任教的課堂中去擇定;二是問題,提出教學痛點,或是想要培養學生具備何種能力;三是取向,在第二點中所遇到的問題,你如何處理行動研究問題,而其中所使用研究方法以及檢驗工程為何。
另外,王鴻祥建議,在計畫內容中盡可能使用教育學相關術語和通用語言,才能表現出教育專業性、向教育專家請教的積極性,以及掌握熱門教育議題;需具體提出可檢驗改善成效的科學和客觀的研究方法來說服評審,最後是留意計劃書截止期限,按部就班地在時限內完成並提交申請。(攝影/游晞彤)
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撰寫暨執行經驗分享Ⅲ:商業及管理學門
109年10月07日(三),大葉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副教授鄭孟玉
鄭孟玉連續三年通過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並以數位課程升等,這次以何謂教室應有的光景為主題,現場進行分組討論,先讓現場教師提供自己心目中好的壞的學習氣氛,再深入探討如何讓教室學習氣氛佳,最後提出陳述學生需求、訂定上課公約、學生的程度與期望與互相了解等方法,希望老師們能解決在授課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鄭孟玉表示,藉此案例來說明,懂得提出自己課堂中的教學問題、進而反思這些問題所帶來的影響,是提出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很重要的環節,因為觀察自己在教學現場中所遇到的問題,提出教學痛點並設法解決,以達到師生平衡、共創師生雙贏。他以計畫形成過程的4個步驟:一是觀察與提出教學痛點;二是設想解決方法;三是擬定研究方法;四是執行與落實,來說明如何撰寫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攝影/蔡依絨)
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撰寫暨執行經驗分享Ⅳ:通識含體育學門
109年10月15日(四),德明財經科技大學體育處教授陳偉瑀
陳偉瑀連續三年獲教學實踐研究計畫,他提到,教學實踐研究其實就是課程與教學實踐研究,最大的困難,除了不了解課程與教學設計原理和如何從課程與教學理論中,轉化為課程與教學實務知識外,另外就是無法提出客觀、科學的信度、效度來檢驗教學成效,建議可在檢驗教學成效方面提出具體措施來使評審信服。陳偉瑀認為,教學包含教材結構、教學策略,以及學習評量;教材結構有核心基礎知識、高層次任務設計;教學策略則有師生和同儕討論合作等的學理與教學過程中的設計;學習評量提供紙筆測驗或是任務型評量,這三項必須滿足,同時並說明研究中所使用的研究工具、如何進行研究分析以檢驗信效、提出令人信服的證據,具體呈現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之中,上述條件都滿足了才會是一份完整的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勉勵教師踴躍提出申請。(攝影/黃歡歡)
教學實踐研究計畫-USR專案撰寫經驗分享
109年10月28日(三),英美語言文化學系全英語學士班主任謝顥音
連續兩年拿到教學實踐研究計畫-USR專案的語言系系主任謝顥音說明,USR專案重點在於場域與課程之間的配合,著重學生的學習成效,因此如何設計課程和解決教學現場的問題,並結合理論與實踐是一大重點。她以「繪本中的多元文化議題」課程說明,撰寫計畫案時,應先羅列課程大綱包含宗旨與目標,介紹這堂課的重要性後,進行社會實踐議題分析解說這堂課與社會議題的連結,然後介紹合作的機構或對象、擬定服務學習策略方案,以及和預期可能帶來的社會影響,最後提供參考資料。謝顥音建議,在社會實踐議題分析中可朝SDGs方向撰寫,強調計畫內容的終身學習、永續發展等貢獻性,除了說明學生以專業知能進行社會參與服務的過程,能夠培養或提升學生的多元能力外,計畫內容也應回應108課綱所推行之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國際視野等核心素養項目,以利爭取補助機會。
教學研究型升等經驗分享
109年11月04日(三),中文系副教授林黛嫚
林黛嫚以「慢慢走」為題分享自身的升等經驗。她說明,本校教師多元升等有學術研究型、教學研究型、技術應用型共3種管道,研究升等相關規定後,自己選擇「教學研究型」方式提出升等,因此根據教學實踐學生學習成效為主軸、結合「寫作訓練」課程、撰寫寫作訓練的書籍、向教育學者專家請教等,整理相關資料申請升等並通過。林黛嫚認為,極力爭取教學績效、獲優良教師、獲文學貢獻獎、持續發表期刊論文或會議論文、累積自身專業領域的具體成績,以及開發具獨創性或前瞻性的教學或研究成果等,對提出申請會具有加分作用,她建議,若教師們有想要出版的書籍時,要留意出版社性質是否有符合自身專業。
108年度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成果交流會
教師教學發展中心11月16日舉辦「淡江大學教學實踐研究計畫108年計畫成果發表與交流會」,邀請108年教學實踐研究計畫主持人共23位,以「工程」、「商管/USR/技術」、「通識(含體育)」、「人文/工程」、「教育」、「民生/社會」場次進行計畫成果發表及「申請計畫的『眉角』」座談。
座談會首先由歷史系系主任高上雯、資工系教授陳建彰、統計系助理教授謝璦如、日文系系主任曾秋桂、教心所所長張貴傑及學動組組長黃谷臣等分享申請教學實研究計畫的「眉角」,總共提出「要有明確的目標問題,規劃如何解決並印證」、「多參加工作坊,吸收前人經驗」、「不要害怕失敗」,以及研究所課程可透過「教學設計」及「研究設計」的搭配進行相關研究等建議。教發中心主任李麗君則歸納成「三點不漏」的經驗:「盤點」自己課程的優勢,並吸收別人的經驗;了解教學現場的「痛點」,思考如何解決;簡單明瞭呈現計畫的「亮點」,吸引審查委員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