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要聞 2021-04-05

李其霖講古 細說臺灣海洋史

【記者林靖諺淡水校園報導】海洋與水下科技研究中心「海洋科學與人文講座」3月24日上午10時,由中心副主任,歷史系副教授李其霖,在商管大樓B712講堂進行演講,主題為「臺灣海洋歷史的發展」,逾170位學生到場聆聽。

李其霖開場說明,臺灣的海洋歷史經歷過六個政權,多采多姿的融合,容易吸引外來文化。在航海時代,葡萄牙在西元1542年路過臺灣時,雖未統治過臺灣,卻給予了美麗的稱號「福爾摩沙」;西班牙則是佔領臺灣的基隆社寮島時,建築砲臺和教堂,並在淡水建立聖多明哥城(紅毛城)。李其霖展示當時西班牙的臺灣沿海圖,可以明顯發現,地圖並不完整,隨後也陸續有許多國家佔領過,像是荷蘭、明代海盜、英國、日本等。歷經多國佔領,多元物種的移入,像是(豌豆)荷蘭豆,發展出海上貿易,且奠定了臺灣的海洋歷史。

接著李其霖提到鄭氏王朝時代,積極進行東南亞貿易,與英國簽訂貿易協定,進而發展製鹽技術,並帶來漢人文化,以及各自家鄉的守護神,在清朝時代,引進開漳聖王、三山國王、海神信仰等,最有名的就是「五水仙」,保佑漢人渡海來臺,並在嘉義設立一座水仙廟;雍正三年設置軍工道廠,道光五年設置軍工府廠,都是戰船廠;而淡水開港時的海關碼頭,海關分別有清朝人通行的常關,以及外國人通行的洋關。之後介紹滬尾之役和沙崙登陸之戰的轟炸地點、砲彈數量和損傷情況,以及滬尾的防禦工事-城岸、浮標、鑿船、投石和水雷。到了日治時期,航運發達使海洋活動增加,漁業蓬勃發展。「臺灣海洋歷史面向多,每個階段特色不同,可以細細品味。」

資工二曾詩倩分享:「其實國高中時就有學到基礎的臺灣歷史,經過老師講解,讓我更能了解有關航海更詳細的內容,像是起源和緣由,到了大學可以再上歷史課是件很難得的事。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原來以前的官員不會自己邀功,幾乎都說是神明的功勞,來增強平民對宗教信仰的凝聚力。」

(本新聞連結SDG4優質教育)

NO.1121 A | 更新時間:2021-04-05 | 點閱:693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26 09:19:37
  • 線上人數:12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