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要聞 2021-12-19

視障中心講座 劉依函從夢境談情緒

【記者麥嘉儀淡水校園報導】你最近有做夢嗎?視障中心12月14日下午6時於B302A舉辦演講,邀請杏語心靈診所諮商心理師劉依函,以「夢境探索-傾聽夢的聲音」為主題,帶大家從夢出發認識情緒,逾20位同學到場聆聽。

劉依函首先以影片說明,夢境和壓力以及情緒都是有關的,尤其是疫情期間,更容易因為恐懼而做夢;接著透過遊戲互動來讓同學們認識壓力,遊戲結束詢問同學們在遊戲過程中有什麼感覺?同學都是回答緊張以及壓力,她說明「壓力」其實是「心理壓力源」和「心理壓力反應」共構而成的一種認知和行為體驗過程,對於人們的影響有好有壞,一方面促進解決問題達成任務(目標)的動力,但同時又會造成身心傷害。

接著劉依函談到壓力源來自心理、生理以及社會,反應則是生理、情緒及行為。她以比較常見的反應「焦慮」為例,引用佛洛依德對於焦慮的解釋,「焦慮是人體防禦機制,相關的身體反應有做惡夢、掉頭髮、胃痛以及皮膚過敏等。」再利用佛洛依德以及榮格等著名心理學家對於「夢」的看法,跟同學們解釋什麼是「夢」,並邀請同學們分享自己的夢境,不少夢境都會造成緊張及疲倦的情況,劉依函說明夢境呈現通常會受到過去或最近的生活經驗影響,其中的關聯,可透過進一步的討論加以了解。

至於該如何進行「壓力管理」,劉依函認為要在「適合情境下做出適合的表達」,她指出大部分的學生都不太會表達,通常以評論式的情緒處理,甚至覺得自己不應該生氣,提醒同學們應該培養2至3個紓解情緒的方法,更要學習「自我覺察」,因為了解狀態和需求是重要的開始。「情緒有六種,只有一種是愉悅的,但每一個情緒都有他的用處,我們以害怕為例,因為覺得害怕所以不敢走暗路,反而可能讓自己免入陷入危險。」

最後劉依函建議大家要了解自己,接受自己情緒,並以適當的方式紓解。「我們不可能達到每個人的期望,而且期望是別人的東西,不是自己的。」她希望大家把自己放在照顧的清單中,才能活得更健康更自在。公行四彭卉妘表示,「玩的時候很認真,互相分享對生活有幫助,也了解到要多在乎自己。」中文四柯沛汝則覺得情緒部分讓她印象深刻,也明白解放壓力是正常且可以表達出來的,能讓身心感到更輕鬆。

關鍵字 #視障中心 #諮商心理師 #劉依函 #夢境探索 #視障

本報導連結 #SDG3良好健康和福祉 #SDG4優質教育

NO.1135 A | 更新時間:2021-12-20 | 點閱:970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3-29 08:19:20
  • 線上人數: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