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靖諺淡水校園報導】環安中心5月5日下午2時在驚聲國際會議廳舉辦環境教育講座,邀請海好工作室環境教育講師陳彥翎,主講「永續海洋之海好有魚」,近70人到場聆聽。
陳彥翎提到自己身為自由環境工作者,透過生態數據調查、日文口譯與日本交流、平面設計與插圖等工作,推廣並落實環境教育。接著說明漁業可分為漁撈業、水產增殖業、水產製造業,其中漁業又細分為沿岸、近海、遠洋、養殖,她認為「早期漁業是辛苦且高危險的職業」,如今雖技術經過不斷演進越來越進步,依然是高風險行業。陳彥翎提到魚撈業中,有漁法三要素「找魚/探魚、集魚、捕魚」,網漁具的種類則有千萬種,包括流刺網、三層刺網、拖網類等,其中三層刺網雖被政府限制使用,依然無法被完全禁止。
「一午、二鯧 三鮸、四嘉鱲」,陳彥翎分享大家過去會以俗諺判斷魚的好吃與否,並指出櫻花蝦、小魚乾、海苔的鈣質,其實都比魩仔魚還多,顛覆大家認知。如今人們要面對海洋污染、全球暖化及氣候變遷,魚越來越少的同時,生存環境也受到極大影響,切開魚甚至能看到瓶蓋、蔬菜梗、子彈等物,真正落實保育並不容易,「利用資源的人,也能是永續與保育的推手。」最後她特別提醒,選購海鮮前可參考《臺灣海鮮選擇指南》列舉之紅燈(避免食用)、黃燈(斟酌食用)、綠燈(建議食用)魚種,並遵守「三選三減三不」原則,強調「沒有永續的漁法,只有永續的意識」,希望大家共同維護海洋永續。
資產組組員林芷芸認為最令她驚訝的是魩仔魚由三種小魚組成,最震撼的是魚類體內竟然發現子彈,對海洋生態真的很不好,讓她有了去淨灘的想法。
關鍵字
#環安中心
#環境教育講座
#陳彥翎
#海好有魚
#海洋永續
本報導連結
#SDG4優質教育
#SDG14水下生命
NO.1142 B
| 更新時間:2022-05-08
| 點閱:1246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