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專載 2001-04-16

社論:從停辦金韶獎看校園次文化的發展

吉他社同學在幾經討論後決定停辦今年的金韶獎。雖然金韶獎只是學生社團的年度活動之一,但淡江是民歌的發源地,金韶獎也為音樂界培養不少人才,這個活動已成為校園矚目的年度盛事,所以消息傳來令不少人為之扼腕。

其實金韶獎舉辦與否可以就許多面向檢討,更可以從其中窺得校園次文化的發展。首先,學校主其事者在面對學生社團時,是否要體認到社團活動並不是消極的任由其發展,只求量的無限擴充,使之作為校園民主化、蓬勃化的象徵;而是要在有限的資源下更積極的規畫校園文化的主要方向。學生是校園文化的主體,在求學以外的活動,也構成了校園的一種文化行為,最明顯的表徵就是社團活動,淡江的學生社團不可謂不多,但也見不到發展的重點,除了舉辦所謂的偶像歌手演唱會外,淡江校園並不容易見到全校性的學生活動,更遑論對學校的凝聚力。以金韶獎而言,如果我們能體認到該活動已成為淡江文化的一環,就應該在行政及資源上給予最充份的支援,而不是以學生單薄的力量,自己籌大部份的經費來舉辦代表淡江傳統的活動。既然學校在系所發展上可以有重點系所的作為,那麼,對學生社團是否也可以有更積性的思考。如果金韶獎可以是淡江的光榮傳統,那相關單位就該再多盡一些心力,而不是只有尊重學生的決定而已。

當然,時代環境變遷,使得學生生活型態遽變,間接促使社團活動方式的改變,也是淡江次文化的表現,或許同學們已不再如十五年前對民歌傳統的醉心,寧願用更多的時間沈迷在勁歌熱舞及偶像歌手。所以多元化的成長其實也稀釋了校園活動的精粹,吉他社同學考慮到人手不足以支應這麼多活動,我們可以深刻的理解。淡江有二萬七千多名在校學生,但多數忙於自我的社交活動,積極參與社團的並不多;而社團也沒有足夠的活動空間,無法讓學生儘情揮灑,所以社團的數目增加了,但參與動力和活動品質卻未見提升。自然無法承接較大型的活動。

其實我們並不主張類似金韶獎的活動非繼續辦下去不可,因為光榮的傳統也可以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下,找到新的著力點。但我們必須要清楚停辦這種活動的原因是什麼,如果只是因人力不足,金錢不夠,那相關的單位,及關心淡江文化傳承的人都應深切檢討,何以淡江校園留不住具有深度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卻多出現園遊會式以外來營利攤販為主體的應景活動。或許今年停辦金韶獎,正可以讓有心者省察如何轉化活動尋求新的契機,進而重新思考淡江次文化的重要與經營。

NO.465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236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與媒體中心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799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12-26 09:36:40
  • 線上人數:10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