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要聞 2023-05-14

如何製作公民影音報導 林琨堯說分明

【記者林育珊淡水校園報導】通識與核心課程中心「數位環境與媒體新素養」課程,5月4日中午12時邀請公民記者、資深技術顧問林琨堯,以「教你做一則公民影音報導」為題,教授製作影音新聞報導的技巧,並分享採訪、拍攝和剪輯的經驗。

林琨堯從採訪說起,採訪前需擬定訪綱,問題計設時可參考生活經驗,並善用5W1H和開放式問題,讓問題更明確地呈現,有助於受訪者回應。尤其是5W1H更可應用於商業問題的解決,是非常實用的技巧。至於採訪方式,他認為雖然通訊軟體十分方便,為展現誠意,非不得已不要使用訊息進行QA;採訪前一定要向受訪者清楚說明採訪目的,確認其有意受訪且願意公布自己的姓名時,從詢問姓名時就要開始錄影,一來可以幫助記住受訪者姓名,二來也表示他同意受訪。

至於如何適切地完成採訪,林琨堯表示「這是一項應變能力的考驗」,他提醍當受訪者離題時,要勇敢打斷,同時運用技巧稱讚對方後再重新問問題。他分享自己在桃園神社拍攝採訪帶時,被拒絕的故事,在採訪前他觀察到一位民眾,對該主題頗有研究,便前往邀請,但遭到婉拒,但他並未放棄,仍與他閒聊,最後以錄音的方式獲得採訪的機會,藉此說明即使邀訪被拒,也可能還有機會,錄影不行就換錄音。後製作業前,則需要再次釐清採訪重點,不適合的片段就要毅然捨棄,尤其是採訪的部分是否符合該次的主題,採訪部分處理完成後,再進行重點整理、串接及結尾,若訪談有不足之處,可用旁白補充說明,讓故事變得完整。

分享拍攝技巧時,林琨堯以盧廣仲的《明阿載》MV為例,從MV中解構畫面(分鏡),如燙衣服、穿衣服、穿鞋等不同的拍攝視角的「遠中近特」四元素。他提醒拍攝素材時除掌握「遠中近特」外,畫面移動時需緩慢,一個分鏡素材最好能夠拍攝10秒,且需準備至少三組遠中近特的畫面,有利於之後剪輯。另外,使用分鏡畫面時可剪3至4秒的交錯呈現,有助於畫面的流暢度,同時增加可看性,建議大家可以多練習使用。拍攝設備方面,他也提醒大家不必擔憂設備不夠高級,因為盧廣仲的《明阿載》MV和電影《怪胎》⋯等,有不少是以iPhone 拍攝的,只是有一點要注意,拍攝時最好儘量靠近被拍攝者,不要放大鏡頭,才能確保畫面的清晰度。

剪輯方面,林琨堯提供不少學習剪輯平台與軟體如剪映、InShot等,同時提醒大家可以「重組畫面」,但不能「扭曲意思」。最後他說明一些製作影像採訪的注意事項,如拍攝受訪者時,不要回應受訪者,以眼神表情替代,有助於日後剪輯;想要控制影片的長度可從採訪部分進行,再以旁白補助說明;拍攝需要有計畫,先有腳本,能幫助自己不遺漏需要的素材;在使用音樂、圖片、網路影片前則需要注意版權。

產經二黃琳惠分享,經過講座後比較了解拍攝方式,對於如何進行公民新聞也有初步概念,有機會可以嘗試完成一則報導;資圖一鄭筑元對於拍攝技巧「遠中近特」印象深刻,對自己而言獲益良多。

關鍵字 #通核中心 #數位環境與媒體新素養 #公民記者 #林琨堯 #公民影音報導

本報導連結 #SDG4優質教育

NO.1163 B | 更新時間:2023-05-14 | 點閱:864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與媒體中心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799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11-21 18:33:20
  • 線上人數:5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