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花園 2023-12-10

關於人際互動中的心裡疙瘩,我能怎麼排解?

/吳信安(諮輔中心全職實習心理師)

在每個人的生活當中,時時刻刻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像是一個學生、朋友、女兒/兒子、學生、伴侶……等,當身在一個人數眾多的團體中,會面對許多的人際關係相處上的抉擇。在我們的文化及教育當中,鮮少有機會認識及表達我們的感受。所以當身在群體時,要表達自己的想法及情緒往往是困難的,會擔心被誤解為是「愛生氣的人」、「情緒化的人」。但當在人際中,碰到讓我不舒服的事情,有疙瘩的時候可以做些什麼呢?

了解自己的心理界線

每個人的界線都不同,要怎麼了解自己的心理界線呢?我們先要觀察的是自己的情緒及感受。當他人越線時,我們會感覺到的「不舒服」或是「勉強」,是我們常常忽略、不去注意的。大家可能都曾有告訴自己沒關係、小事情而已,或是說服自己一下子就過去了的經驗。但當這些感受提醒著我們,他人已經跨越心理界線了,就算不理會但在相處上心理難免有些疙瘩,在不舒服的感受累積後導致相處上有些變質,而這時候我們就要重視感受及了解,才能好好的調整。

接納、理解自己感受

當我們時常被提醒要尊重他人時,也要我們尊重自己的感覺,當我們是生氣的,難受的,可以試著理解是什麼讓我不舒服,在互動中感覺到的勉強有什麼緣由,又能細分出哪些情緒。

可以用書寫的方式,記下有什麼事件,用客觀事實方式記錄(對方說的某句話、語氣、或者做出的行為……等),導致我有什麼樣的情緒(生氣、無奈、難過……),以及我所期待的是怎麼樣的方式互動(我希望……)。

說出「不舒服」不代表我是難相處的人

在華人文化當中,時常會要我們當個「好人」,將感受擺在一邊,認為順應著團體是好的,但我們表達的目的,是希望雙方關係能夠變得更好,消除彼此的疙瘩,及避免為不舒服導致雙方漸漸疏遠,並且在溝通後,劃出雙方的心理界線,讓相處是能夠更舒服、自在的。

我可以怎麼表達自己的感受、看法?

溝通時善用「我訊息」代替「你訊息」。表達自我感受(情緒)、客觀事件及期待,就事論事方式表達。有時我們會有所擔心,及在意他人想法,但表達(說出)感受及情緒,不代表是表現其情緒。當我們有所擔心時,可以釐清自己的擔心,是不是對有情緒是否定的,能將批判的想法記下來,持續的理解,而練習接納自己的情緒。

尊重自己與他人的心理界線

當我們允許自己的感受、勇敢表達自己時,是能夠與他人劃清界線、讓相處變得更自在的方法,有時會認為就算講了也不會改變,且在群體或是與重要他人的關係中,要突然的改變相處的方式,踏出第一步的確會是困難的,我們都會有需要時間釐清、調整的時候。如果有任何的疑問,及想更多的自我了解、探索人際關係,可以預約諮輔中心的諮商,也能來信諮輔中心的心理健康操函件諮商信箱,同時在學期初時,諮輔中心會有不同主題的團體活動,希望能來參予並且有所收穫。

關鍵字

本報導連結 #SDG4優質教育

NO.1175 A | 更新時間:2023-12-10 | 點閱:994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與媒體中心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799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11-21 18:33:20
  • 線上人數:3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