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要聞 2024-05-04

眼見未必為真 彭春陽解讀芥川龍之介

【記者林芸丞淡水校園報導】由圖書館、外語學院、日文系共同舉辦的「2024世界閱讀日」文學沙龍系列講座第三場,5月2日下午12時30分在圖書館二樓閱活區舉辦,邀請日文系教授彭春陽,主講「芥川龍之介《竹藪中》—類・推理小說、非・推理小說」,逾50名師生到場聆聽。

彭春陽首先以日本的「守、破、離」開場,「守」是守護傳統;「破」是打破框架;「離」則是開創新局。其實芥川龍之介的小說《竹藪中》類似推理小說,發生了命案,但芥川打破框架,讓三位當事人都說自己是兇手,而且一直到最後都沒有交代什麼是「真相」,完全脫離了推理小說的範疇。

其次彭春陽分享自己在日本求學的經驗,以及翻譯上遇到的困難,尤其「小說通常在透過翻譯之後,面相可能會改變」,因為語言認知的落差,翻譯時遇到最大的困擾,就是「如何確切呈現作者用詞的背後意涵」。他舉了實際的例子,告訴大家眼見未必為真的親身體驗。此外,也提到富士山山頂實際上是鈍角,不過在日本浮世繪裡,都是畫成銳角,「這是因為富士山是日本人心目中最高的山」;又如彩虹由7種顏色組成的認知,是牛頓可能因為「LUCKY 7」「一周是7天」的概念設定了7種顏色,後來傳到東方,我們至今還抱守著彩虹有7種顏色的教學,但若問現在的西方人,他們會認為「看到幾種顏色就是幾種」,所以「每個人看到的真相都會不一樣」,他更以表演撲克牌魔術來說明這個論點。

彭春陽最後提到,《竹藪中》、《羅生門》等作品,提到的多是階級之間的掙扎,或是善惡之間的灰色地帶,作者芥川龍之介,想告訴讀者的是,社會之中確實有模糊的地帶,需要大眾去深思。兇手是誰需要找出證據去證明,閱讀《竹藪中》時,讀者可以盡情發揮想像力,勾勒出自己心中的「真相」。

主持人,日文系副教授廖育卿總結時表示,彭春陽很喜歡問問題跟推理,讓她想起以前念書時期,老師上課中的幽默問答及回憶,同時再次提醒「物語」兩個字其實是從別人的角度去看,而不是自己的想法。「眼見未必為真,需要更多思考與體會。」

關鍵字 #教學前線 #世界閱讀日 #文學沙龍講座 #彭春陽 #廖育卿

本報導連結 #SDG4優質教育 #SDG11永續城市與社區

NO.1182 B | 更新時間:2024-05-05 | 點閱:574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799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9-09 17:11:08
  • 線上人數:5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