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博之窗 2024-11-20

猜不透的清冷 抓不住的暖陽 賽博帶你賞味變幻莫測的小雪
朔風乍起,有冬要來,幾回寒風冷雨後,「小雪」終來扣門。北國玲瓏珠雨遇寒氣,將霰凝雪。初雪輕揚,入掌無痕,落葉為浥露,覆土則成涴泥;南國雖無雪,惟寒潮一波波從極北波湧而出,空氣清染著潔淨,向人間問冬安。
初雪凝兮,冬天已邁門而入,「小雪」是入冬第二個節氣、二十四節氣排行二十。冬季的節氣命名都透著冰冷,唯小雪,寒光微微詩意婆娑,涼而不凍、爽而不寒。這反映降水與氣溫的節氣約在11月21日至23日交節,2024年11月陽光如詩,「小雪」於22日寅時霏霏而至,是早冬唯美安暖詩篇!
漢朝初年,官方已確立小雪節氣。西漢董仲舒《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小雪,而物咸成;大寒,而物畢藏。」惟學者專家追溯數千年記載,察覺歷代氣溫多變,譬如殷商時代濕熱,而後漸趨轉冷,但秦漢時期溫度又回升。魏晉南北朝氣溫則偏低,小雪節氣前,雪已落得傾國傾城,鋪銀眩野;溫暖的隋唐初宋,十月小陽春,小雪難見雪。瞅瞅唐朝詩人張登寫的《小雪日戲題絕句》吧!
#### 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猶綠槿花然。 #### 融和長養無時歇,卻是炎洲雨露偏。
江南地暖,寒色偏遲。擔任漳州刺史的張登說,曆書上明白註記小雪天,卻見刺梧槿花猶自鮮活。他認為花樹斑斕,應是緣於暖流雨露的偏愛!臺灣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讀此詩不禁莞爾。
時光翻閱至南宋金朝,溫度又趨偏低,北方渾如玉砌,南方亦降初雪。寂寥小雪閒中過,斑駁新霜鬢上加。《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對小雪訓解:「十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明代王象晉所輯《群芳譜》:「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預示氣溫將持續走低,天地也將轉入嚴冬。
據《逸周書・時訓解》所寫,小雪雲天灰陰,降雨漸緩,故初候「虹藏不見」、二候「天氣上騰,地氣下降」、三候「閉塞而成冬」。那麼,就將明麗燦逸的虹霓歛藏心間吧,在氣溫其來有自的懸擺下降中,潛沉身心,寧靜心神。
天候相對溫暖的唐朝,小雪多半是節氣概念上的。元稹筆下《詠廿四氣詩・小雪十月中》雖融入三候,惟未涉雪。早冬月光清灑天際,北風呼嘯吹響樹枝,景致冷落更顯幽人獨窈寞,縱使撫琴飲酒都不能釋懷愁思:
#### 莫怪虹無影,如今小雪時。 #### 陰陽依上下,寒暑喜分離。 #### 滿月光天漢,長風響樹枝。 #### 橫琴對淥醑,猶自斂愁眉。
說到離愁別緒,北宋詞人陳睦在小雪夜追憶伊人,輾轉失眠,「小雪初晴,畫舫明月,強飲未眠」,終夜如年,悲喜自渡。或晴或雪的小雪節氣,惹來詩人或詠或歎。目渺渺兮愁懷,千年雪落成詩,「雪」之一字,從東晉謝家才女一句「未若柳絮因風起」,到劉長卿暖意融和的「風雪夜歸人」再到白居易「夜深知雪重」的凝重古樸,又或柳宗元空濛絕美的「獨釣寒江雪」。雪的靜雅清冽,隻字片語字都含情帶意。
歲月矜憐溫存,小雪天真適合與文字纏綿,詩情勝雪……且隨中唐詩人戴叔倫《小雪》沁人的詩行節奏臨窗閱讀,遙想漫天花雪隨風,感受季節更迭的新冬寒意:
#### 花雪隨風不厭看,更多還肯失林巒。 #### 愁人正在書窗下,一片飛來一片寒。
出生隱士家庭的戴叔倫,筆下清涼撲面的書窗初雪,美麗輕然無依,驚豔韶光。在這與天地感應共鳴的時刻,五代末宋初的書法大家徐鉉則在小雪日傍晚「獨試新爐自煮茶」。這應是書家歸宋之前所作,消受年華,惆悵前塵,在茶煙水霧中啜飲人生寂寥況味。
雪光旎旖小雪天的戶外運動也別有情致,黃庭堅在《次韻張秘校喜雪三首》描述雪後滿城樓閣晶瑩如銀雕玉砌,詩人出遊,好不快哉:
#### 滿城樓觀玉闌干,小雪晴時不共寒。 #### 潤到竹根肥臘筍,暖開蔬甲助春盤。 #### 眼前多事觀遊少,胸次無憂酒量寬。 #### 聞說壓沙梨己動,會須鞭馬蹋泥看。
瑞雪豐年,雪落到竹根滋養生長。詩人聽聞梨花已開,堅不放過出遊機會,觀遊、喝酒、騎馬,一樣不少。而晚年蟄伏故鄉紹興農村的陸游,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書寫多首初冬詩篇。《初寒》敘述小雪天的清苦,「拾薪椎髻僕,賣菜掘頭船。薄米全家粥,空床故物氈。」南宋文壇另一顆耀眼明星辛棄疾與之晚年頗有往來,見放翁吃用粗陋,閔懷良善的稼軒居士多次提出為其構築田舍,均被婉拒。陸游魂夢所繫唯收復河山!《初冬至近村》猶能感受其愛國熱血:
#### 南國霜常晚,初冬葉始紅。 #### 曠懷牛屋下,美睡雨聲中。 #### 沮水憶浮馬,幡山思射熊。 #### 何由效唐將,八十下遼東?
見證北宋風雲跌宕的詩人,夢回浩瀚壯闊的北方,不禁感嘆自己何能效法名將郭子儀,高齡征戰沙場?老驥伏櫪,壯心不已。小雪節氣亦是菊殘傲霜之際,宋元時期著作豐富的儒士方回在天色將雪時日不期然遇見籬菊寒霜,寫下《小雪日觀殘菊有感》以杜甫為典型,吟嘯徐行詠菊自寓:
#### 欲雪尋梅樹,餘霜殢菊枝。 #### 每嫌開較晚,不道謝還遲。 #### 早慣饑寒困,頻禁盜賊危。 #### 少陵情味在,時諷浣花詩。
宋末元初那段烽火歲月,流轉著杜甫國破世亂的劫毀危局,人生多艱難,何妨師法杜甫詠菊,從中汲取心力,在逆境中樂觀豁達,高潔傲岸。
長長的一生總是低起又高落,獨自走索於現實潑灑的驚怖磨難!誠願以最溫柔強韌的力量保持緘默,溶入靜謐的冬藏狀態,不談虧欠不負遇見。誠願處逆曳而明淨心性,勇敢放手以恬淡靜守。誠願在最黝黯的失光時刻,相信恩典正為自己遮蔭;相信那看不見的什麼正在發亮。(文/楊靜宜)

關鍵字

本報導連結 #SDG4優質教育

NO.1197 | 更新時間:2024-11-20 | 點閱:12760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與媒體中心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799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11-21 14:32:01
  • 線上人數:3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