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專載 2000-11-20

從校慶活動談組織再造

五十週年的校慶活動,在繽紛熱鬧的過程中達到高峰,也見證了淡江的歷史。然而,我們願意以好還要更好的態度,從活動過程中檢討深層的淡江組織文化。

今年可說是全校總動員為五十週年的慶祝活動貢獻心力,當所有單位都全力以赴時,我們認為協調、組織的統籌工作似乎可以再加強,校慶餐會時其實每一位校內同仁都是主人,但我們看到一些外籍貴賓桌上沒有主人,而校內部份同仁被安排同桌,缺乏與校友、貴賓的互動,無法適當的帶動氣氛,造成淡江大家庭的整體感;藝術中心落成暨餐會時,邀請了相當多知名的藝術家蒞臨,然而該中心極為有限的人力,實無法全面接待這些貴賓,與會的校內同仁其實可以肩負起支援的工作,提供適當的協助,以免冷落了這些藝術家;除了園遊會之外,並未見學生實際參與的熱度,慶祝大會場上不夠整齊的服裝、學生聊天、稍顯紛雜的場景,和每年的校慶幾乎如出一轍;新聞聯繫似缺少強有力的整體運作;印刷出版品是大學「立言」的重要文獻,活動中卻沒有統籌規畫並負責的單位。

我們並不是要討論活動的成敗功過,而是要由此來思考淡江第二曲線的塑造,以上這些現象可說都是協調與人力整合的問題,相信我們一定可以做得更好,然而在組織文化上應先做部份心態的調整。首先,就人事的觀念來說,必須揚棄人事管制、考核的心態,走向人力資源開發的思考,與其耗費大量的人力查核資料,不如激發其工作潛能,協助其達成自我工作理想,向心力與認同感的自然體現。就單位組織而言:應當了解組織單位的形成,本來就是依實際需求應運而來,所以沒有那一個單位必然要存在,也沒有那一個單位必然不可設立,或提高其層級位階。依所謂「變形蟲」的組織理論,單位的產生、裁撤與合併應當思考未來的發展,和自我理念的實現。如果我們的整合、統籌工作出現環結的脫落,就應當積極思考組織調整後的再生。再就活動型態而言:每次校慶活動內容總是洋洋灑灑,但平心而論,其中有很多都是單位例行的活動,硬湊在裡面以增加自我的滿足。在觀念多變的未來,學校各項慶典活動,不必拘泥於固定的型態,既然傳統的儀式不易得到認同,不如積極思考讓更多人願意主動參與活動形式和內容的設計,不應為了形式而強求形式,反而失去了慶典的意義。

翻開淡江大學簡介,我們可以看到淡江在台灣高等教育史上創下許多第一的紀錄,引領著國內高等教育的成長。但我們也要誠懇地反省:開創只是比別人早成長,並不保證必然成功,在過程中更要以開放的心胸、踏實的步履、持續的努力、勇於變革的精神,才能得到真正豐美的果實。雖然近年來淡江已成為國內私立大學的標竿,但環顧各大學也都正急起直追,元智大學的資訊化、逢甲大學教職員的特別津貼、中原大學的資源重整等都已超越淡江現有的「第一」,成為該校的特色和基石。所以我們希望以小見大,在五十週年校慶中找到開創淡江第二曲線的契機。

NO.451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121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16 16:09:41
  • 線上人數:6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