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2000-04-10

開拓國際觀的視野提升外語教學的功能

從上個世紀末的蘇聯解體、東歐開放之後又開啟了另一波所謂全球化的新潮;跨國企業的勃興、網際網路的科技發展,讓人類的距離縮短了、國界的概念鬆動了。今天已經沒有任何一個民族國家,能夠自絕於地球村之外,獨立地發展自己的文化與經濟。人與人、國與國之間的溝通日益頻繁,訊息的傳遞與獲得,成為社會進步與遲滯的關鍵,如果不能有效而迅速地掌握訊息,切實而深刻地瞭解其他文化與社會,馬上就會面臨被時代淘汰的危機。

要避免被時代淘汰的命運,唯有從「語言」的學習開始。因為語言是人類文化溝通的媒介,也是知識傳播的工具;人不可能將眼睛、耳朵堵塞起來而有知識,如果不瞭解其他民族的語言,不能與之溝通,交換意見,自然也不可能開拓自己的視野,傳達自己的思想。每一個國家都有它獨特專長的一面,比如美國的電腦相當進步,法國的藝術馳名世界,德國的工業科技獨步全球。如果我們懂得外語,將可直接獲得第一手資料,或最新的報導,對於各方面的幫助相當大。

目前世界局勢隨著歐洲共同體的發展,歐洲單一貨幣的歐元已於一九九九年開始啟用,二○○二年將全面正式流通,因此勢必強烈影響國際經貿、外匯儲備及政治情勢。尤其是以經貿為主的台灣,工商企業界甚至政府單位今後對外語人才(尤其翻譯人員)的需求,無論在數量上和語言能力的要求上,相信將完全不同於往昔。

又從台灣光復以後,大家克勤克儉打拚,共同一致地追求生活品質的改善。今日的台灣已從當年的未開發國家進入已開發國家。我們目前的富裕、繁榮、生活水準之高,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目前台灣很重視科技,而且是朝著發展成為科技島的目標在進行,比如現有的新竹工業科學園區及正在積極建設的台南科學園區,如果要使台灣成為名副其實的科技島,更需要以外文為工具,引進最新的知識,以利科技的發展,外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外語教學之目的是要達到語言交際的能力,而有系統的語言知識和完備的語言技能則是語言交際能力的基礎。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於語言知識的範圍,眾所周知,除應有系統地學好語法的運用外,並應記好基本的詞彙量。於語言技能的聽、講、讀、寫、譯(筆譯及口譯)更應該加強訓練,使之嫻熟,運用自如。當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掌握和運用搭配得當的話,方可達到外語的學習效果。

但在這學習的過程中,有一樣背景知識是不可忽視的,即該外語所代表的文化內涵。因為兩個不同的國家,其社會文化差異極大,因此在語言教學時,要有意識地向學生傳授所學語言的文化、習俗等國情知識,使他們更進一步地瞭解兩種文化的異同。如此在語言交際方面才能夠暢通順利。

英語係國際語言,而台灣的外語一向以英語為主,但如果懂得第二外語,將比別人多占一項優勢,比如目前在世界上簽訂國際合約或商約,仍以法文為主,科技語言仍以德文為主,更何況經由翻譯介紹去瞭解另一個國家的文化,畢竟還是隔了一層紗。到目前為止,教育部已開放高中、高職的第二外語教學,可謂洞燭先機。而前身是淡江英專的淡江大學除致力於英語人才的培養外,更從民國五十二年起陸續設西班牙文系、法文系、德文系、日文系及俄文系,積極培養從事文化工作者及政經、外貿之專業人才。為能落實「語言」的應用能力,更於民國八十三年首創台灣大三學生赴所研習之該語言國家進修一年,擴展學生視野,增加學生學習機會。今年欣逢五十週年校慶,更舉辦「外語教學國際會議」,來自阿根廷、西班牙、美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南韓等學者及國內中、外籍外語教學之教師以六種語文發表七十二篇擲地有聲的論文,涵蓋層面甚廣,計有文學、文化與語言教學之課程設計、教學法、教學理論及以電腦等輔助的多媒體教學;廣泛及中肯的討論、切磋,成果豐碩,在國內係屬創舉,相信在國內也只有淡江大學可以做到。但我們並不以此為自滿而沾沾自喜,所期望的是再接再厲,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發揮外語教學的功效。

藉著此次的國際外語教學研討會,我們不只是創造歷史,我們更希望讓它深化,以開啟另一個屬於淡江大學外語學院的特色與傳統。

NO.430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033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26 09:19:37
  • 線上人數:12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