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2000-04-10

求不破

\記者李欣茹報導

他們總是聚集一起丟雞蛋,但並非要求誰滾下台;他們費盡心思丟雞蛋,更不是想「蛋洗」校園,搞起學運來;他們從五樓丟雞蛋,雞蛋不會破,才叫厲害。這雞蛋,可不是水煮蛋,更不是淡水名產阿婆鐵蛋,而是「活生生」的生雞蛋。他們不是雞蛋經銷商、也不會雞蛋品種改良,他們是航太系的學生,他們每年就愛丟雞蛋。

航空太空工程學系的學生,不是專門搞飛機,幹嘛丟雞蛋?事實上,丟雞蛋已經成為航太系創系以來,最經典的傳統活動。據了解,航太系丟雞蛋最少已經丟了十二屆,從現任學術副校長馮朝剛,在任職航太系主任時,就有這項活動。

教導「靜力學」的王怡仁老師表示,這樣的活動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理論之餘、增加實作的經驗,落實課堂所學。

目前每年的航太週,配合系上靜力學課程,都會舉辦丟雞蛋大賽。比賽丟雞蛋,可不是看誰能將雞蛋摔得屍骨無存,而是必須利用「靜力學」原理,將蛋經過層層的保護,在作品體積30*30*30的限制下,參賽者必須絞盡腦汁,設計如何將雞蛋從五樓丟下,依然能夠保持「蛋身」毫髮不傷,且命中設置於地面靶心的結構體。因此,雞蛋就會穿上降落傘,或出現三顆氣球夾著一顆蛋、尿布裡裹蛋、土司裡夾蛋等五花八門、無奇不有的創意作品。

「你破了沒,到底破了沒?」、「破了,我的破了啦......」,在工館中庭,丟雞蛋大賽的現場,輕易可以聽見以上無厘頭的對話。當造型各異其趣的雞蛋從七樓而降,不管是輕飄飄的緩緩完美落地,還是「砰」一聲,驚天動地的「砸」在標靶上,參賽學生最關心的,莫過於雞蛋到底破了沒。而評分正是以蛋的完整為標準,再測量與靶心的距離,進行評比。因此,為了化解雞蛋墜地時的撞擊力,學生使用的材質無奇不有。正常的,使用標準材料「桁架」來避震。有創意點的,使用吸管、巧拼地板、垃圾袋、保麗龍、海綿加水等材料。還有一些怪怪的,就會拿衛生棉、保險套、尿布、甚至土司等令人匪夷所思的日常用品,當作保護雞蛋的工具。

所以,利用黑色垃圾袋作成小型降落傘,讓雞蛋安全著地的設計已經不稀奇;裹著雞蛋的五彩氣球,轉動繽紛色彩從天而降,即使好看卻也是老掉牙的作品。

「往年常見的作品不稀奇」,學會總幹事杜榮國笑著說,「只有作出沒人試過的材質與造型,才炫才有挑戰性」。大三的小杜回想起當年利用吹保險套來裝雞蛋,弄得滿嘴的凡士林不打緊,沒想到蛋還是破了的往事,還是覺得很有趣。「各屆學生間有著共同的默契」,小杜說,「因此,每年的丟雞蛋大賽,總可見作品推陳出新,一屆比一屆有創意。」

今年,就有人將每根吸管剪成開花狀,一根一根的粘在蛋殼上,看起來就像長了珊瑚觸鬚的海膽,怪異至極的作品。當這顆「海膽」,極準的命中靶心,當場驚起滿堂喝采,然而,隨著濺出的蛋汁,卻又引發一連串「可惜」。另一個用保麗龍板堆起的角錐體,被圍觀的人戲稱「藏著蛋的神秘金字塔」,裡面塞滿報紙與海綿,雞蛋雖然沒有破,卻也失了準頭、離靶心老遠。而當包裝精美的長型方盒從天而降,重重的摔在靶上,一旁觀賽的大三學長打趣說,「只差沒有綁上緞帶,還有郵差按門鈴,不然就是標準的“航空快遞”。」讓在旁圍觀的人笑得不能自已。還有人經過實際演算,假設雞蛋從樓高七層的地方墜下的受力約為 32牛頓,則利用 32根名為「巴爾沙」的木板,以抵消受力的想法,設計「破壞性的結構」,結果真如所料,所有的結構體在標靶上碎成一地,雞蛋卻連殼也沒有一點擦傷。令在場湊熱鬧的外系學生,覺得十分神奇、不可思議。

「今年因為僅有五層樓高度,挑戰性比較低,」會長陳英賢說,「但是學弟們的設計構想非常有創意,出現了像吸管、角錐狀之類的前所未見的作品。」而這次比賽中,分數最高的作品,就是利用吸管,由平面正六方型拼湊成立體六方型而成的結構體。此組作品成員之一的楊秉穎表示,沒想到會拿最高分,只是將構想落實。而這作品足足花了三名組員六個小時的時間才完成。

以紅色巧拼地板湊成的角錐體,上面加著三個像耳朵用來擾流的工具,是得到第二名的作品。當這形體怪異還會旋轉的東西飛下,立刻吸引在場所有人的眼光隨之從七樓迴旋而下。「丟雞蛋既有趣又好玩,可以強迫動腦筋去構想設計造型,經過不斷的測試與改進,真的學習到很多,」設計人之一的林俊傑說,「尤其是看到別人的蛋破了,就會覺得非常興奮。」

沒錯,期待別人的雞蛋破掉,正是丟雞蛋大賽之所以熱鬧的原因。而如何以又炫又令人匪夷所思的材料與造型包裝雞蛋,也是考驗著學生是否運用課堂所學、發揮創意。雞蛋沒破、但是失了準頭沒用;正中靶心,卻摔得蛋汁四濺也不行。

學會會長陳英賢說,丟雞蛋大賽已經成為航太系各屆學長、弟之間的默契,將會一屆屆的傳承下去。肯定的是,明年航太系還是會繼續丟雞蛋,學生的作品還是會不斷的翻新、讓人覺得不看可惜。學會總幹事杜榮國表示,也許以後比賽規則、內容也該創新一番,可愛的小杜開始異想天開的說,「到時候,就設計成火焰大挑戰,在每層樓都設關卡,會噴火、噴乾冰,還要設計會夾蛋的活動標靶珥珥」。

NO.430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2124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3-28 19:44:53
  • 線上人數: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