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驚聲 2000-04-10

羅智成:旅行就像是心靈的新陳代謝

【記者蔡欣齡整理】羅智成在這場演講中,跟同學們分享他在文學與旅行之間的種種體驗,他說旅行就像是心靈的新陳代謝,不斷為文藝創作者提供美感的新經驗。但旅行不是有錢有閒的人才可以做的事,只要隨時把心情準備好,隨處都可以看到好的事情。在他的生活裡頭,充滿著文學與旅行所帶來的樂趣。

一直以來,他的創作動機是「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因為不想跟人家一樣,後來風格就特立獨行起來,他說自己在文學上是壞的榜樣,但台灣遊記文學的文化很短,他想給人家好的榜樣,因此他的壓力來自於:如何寫才符合自己的風格?

據羅智成的觀察,臺灣許多旅行文學都強調浪漫,並涉入作者主觀的想法,他分析,這是因為旅行家必須激起大眾的同感所造成,不過,這並不能幫助我們了解作者所去的地方。例如巴黎,除了浪漫的事情之外,被偷竊是很多人有過的經驗,卻很少人提及;每個人出去,只看他想看的事情,或看到他已經知道的事情。

羅智成去了一趙北非之後,很多人請他談在北非的見聞。他就講他途經撒哈拉沙漠時,有一隻蜥蜴正在過馬路,被他們的車子撞死,當時他覺得「撞死一隻蜥蝪有什麼關係嗎?」但他的司機感到很頹喪,因為蜥蝪會吃蛇和蠍子,在沙漠中是很吉祥的動物,這表示將有不好的事情發生。羅智成拍拍司機的肩,安慰他,心裡卻覺得好笑。後來他們的吉普車陷入沙丘裡,他們在47度的高溫中,費了三小時才脫困,羅智成此時反而怪司機說:「都是你壓死那隻大蜥蜴!」

但是講這些事情的時候,他竟感到有點慚愧:「為什麼我先講最好玩、最有趣的部分?沙漠生活其實很單調,有百分之九十九是在睡覺和顛簸中度過的」,而他講的只是其中的百分之一。他發現創作旅行文學的壓力,其實是來自別人的期待,面對別人的好奇時,如果作者只說「還好、差不多、一切都很順利」的話,好像對不起聽的人或看的人,因此很多作者挖空心思去凸顯好玩的部分,如此不公正的結果,反而增加了文化的隔閡。

雖然旅行文學有需要克服的地方,但羅智成優游在文學與旅行之間,他說兩者對他產生很大的衝擊力量,而浪漫是它們共同的特質。「在離台北很遠很遠的大西洋上,在離2000年很遠很遠的1920年,發生了一件不可能發生的愛情故事珥珥」,羅智成舉鐵達尼號的例子,印證了浪漫主義的特質,「那是帶著讀者從事時間的旅行、空間的旅行,甚至超時空的旅行」,把時間、空間、超現實這三種不可能的因素結合在一起,便充滿了浪漫憧憬的力量,使人嚮往。

在文學創作上,抽象的情緒很難表達,羅智成也曾遇到這樣困境,但他藉由旅行的衝擊,往往能創造出具體的情境,比如說不同程度的孤獨,他會比喻這時的孤獨像是「在撒哈拉沙漠跟十萬個陌生人一起露營」,或者是「人在北極內的一個荒漠小鎮,不識一人,內心的話無法對人訴說」等等。羅智成說,文學大量用新的元素在創造,而旅行中所吸收的種種新的異元素,就是這些衝擊與想像的泉源。

NO.430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350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與媒體中心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799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5-01-07 10:58:02
  • 線上人數:5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