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刊 2004-08-09

在這兒,天空很大

學建築的我,最懷念淡江的美,在當時,純樸的淡水小鎮在我眼裡,甚至比美義大利的鄉村小鎮,尤其是重建街古樸的建築,可惜現在保存原貌的已經不多了!

基本上,我在高中以後,就不覺得「學習」一定要在課堂中進行。在淡江唸書時,我不是一個常出現在課堂上的學生,我覺得整個台北都是我的學校,在建築系五年學習過程裡,我像一隻自由的鳥兒,充分感受到自在飛翔的快樂,而淡江給予我如此的環境,自由開放的校風,至今仍是我最珍惜的。

70年代是很多運動興盛的年代,例如民歌,甚至黨外雜誌的出現,處處看得到反抗者的生機,淡江無疑是當時最具自由校風的大學,民歌創始人李雙澤,就是我最要好的朋友之一,我們常常一起唱歌閒聊,他參加名主持人陶曉清主持的西洋歌曲演唱會,就是在我的宿舍練完才去的。

記得唸建築系第一堂課,老師引用建築名家路易斯•康的名言:「建築師在五十歲以後能做件好作品,是件幸運的事。」在我從事建築多年,埋首設計了許多作品之後,尤其能深深體會它的涵意。

回首這20幾年的建築路,其實我不是考上建築系第一天,就決定一輩子要走建築的人,我喜歡攝影和文字創作,學生時代,我曾幫中國時報寫過文章,也參加過第二屆時報文學獎,獲得「報導文學獎」。還記得那時第一屆的得獎人是邱坤良、馬以工,第二屆還有現任政大教授周陽山,現在工作忙碌,已經停筆很久了。

所以,我當年建築系的成績不是頂好,甚至也有重修的科目,能申請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建築系,除了我在建築設計上學習到的成果以外,還包括我在文字、影像創作上的成績。不過,當年我也申請了新聞和電影的系所,可惜沒有成功。在真正從事建築設計工作十年之後,我領悟到「每個行業都可以讓自己達到快樂的境界」,才真正下定決心選擇走這一行。

我的事務所裡,留存著我所有設計過的作品模型,因為建築不是「產品」而是「作品」,我把每一件作品,都視為我的心血結晶,我特別珍惜努力過的軌跡,這些作品表達出每一個階段的創作力,雖然它們的代價很高。

我也特別告訴同學,對事情要執著並有耐性,我也是做了建築幾年之後,感覺到能夠幫助別人,使人過得更好,才讓我有成就感。感謝淡江!這麼自由的地方,讓我尊重它、但沒有很在乎它,才會覺得「天空很大」,這兒最適合讓學生學習如何經營自己的心靈空間,千萬不要用約束的想法,否則當年的我將畢不了業,也會沒有自信!(林洲民口述,舒宜萍整理)

NO.579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187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3-29 18:23:50
  • 線上人數:3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