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期別總覽(PDF下載)
電子報訂閱
關於我們
語言(LANGUAGE)
正體中文
ENGLISH
新聞/圖片搜尋
即時總覽
【即時】114學年度布達交接典禮 葛校長提醒持續強化招生
即時總覽總覽
學校要聞
馬來西亞升學博覽會 教務處×國際處攜手宣傳本校
本校與馬加智嘉南學校策略聯盟 開啟菲律賓合作新頁
USR x 員福會藍色水路漫遊活動 領同仁賞淡水識淡水
環安中心舉辦安全衛生參訪 助教職員生建立職災意識
《遠見》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 本校8度賡續人文社科私校榜首
啟動終身學習之旅 歡迎加入第三人生大學
印尼師生參訪淡江 認識體驗全英語課程資源
本校與瀛海中學策略聯盟 布局臺南培育優秀人才
書學會聯誼會師生聯展 共揚人書俱老理念
2025年世界創新大學排名 本校兩專案入世界百大
中華民國校友總會走訪馬祖 籌組校友會強化與母校連結
學校要聞總覽
趨勢巨流河
【專題】臺灣企業視角 看AI發展與企業應用趨勢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哈斯商學院來校指定課程
【留學傳真】【留學傳真】擁抱早稻田 陳柔安走進日劇世界
【留學傳真】【留學傳真】看過古人看過的山水 陳笙瑋更懂更喜歡自己
【留學傳真】【留學傳真】浸泡全英語環境 許慈庭建立自信 成功挑戰美國文學課
【留學傳真】【留學傳真】林倉裕日本會津雙聯碩士生涯 印象深刻的還是人
趨勢巨流河總覽
學習新視界
彭啟東 曾秋桂同場分享淡江未來理念與AI教學經驗
楊麗花演藝人生首場公開演講在淡江 臺灣文學營中攜手陳亞蘭談歌仔戲
2025俄語夏令營 帶高中生探索俄羅斯文化奧秘
通過即獲AI課程研習證明 本校學生修習TAICA及格率逾7成
本校推動自主學習課程一年有成 鼓勵學生勇於提案
暑假國際移動熱潮 逾700淡江生為學習樂當空中飛人
舊金山州立大學Dr. Scott Seigal蒞校開課 促進兩校師生交流
第14屆村上春樹研討會選址京都 拜訪村上春樹出生地
歷史系與北卡羅來納大學師生交流 多元體驗臺灣文化
全國台灣文學營淡水登場 近300學員以文會友 發掘文壇新秀
探討水與氣體分子交互作用 李啟正研究成果登上《Small Structures》
AI家教免費帶回家 師培中心雙語數位學伴計畫參展受矚目
假日共備短期講座 特色課程助高中生體驗大學
【卓爾不群】【卓爾不群】化學系校友黃俊達攜手張健忠 科研路上最佳拍檔
超有感淡江黑客松體驗 西松高中生挑戰3天開發AI實用程式
化學系假日學校 印度學生來臺交流
淡水好生活課程合展 分享地方參與經驗及學習成果
本校助力學生取得1800張國際證照 持續培育跨域AI人才
政經系GSIP暑期實習探索東南亞 見識非政府組織運作
作品充分體現「ESG+AI=∞」 航太系團隊獲綠點子競賽鈦金獎
校園串連部落打造達悟文化學習空間 建築系龔詠綸獲2025臺東設計徵件暨展覽銀質獎
教設系地方學習工作坊 融入在地社區營造
林信成帶領學生走讀馬來西亞 推動華人文化數位共筆
學習新視界總覽
學生大代誌
淡海同舟一甲子 葛校長勉以AI與永續思維續傳承
境外生社團幹部薪傳營 培養AI×領導力人才
原資中心深入部落實地學習 走訪泰雅族體驗傳統智慧
管樂社年度音樂會 多元演出帶你體驗日本風情
合唱團校外公演「夢啟」 跨界音樂劇展現青春與熱情
競技啦啦隊舉辦暑訓 強化肌力與團隊默契
學生大代誌總覽
快速連結
演講看板
活動看板
影像資料庫
時報APP
即時總覽
【即時】114學年度布達交接典禮 葛校長提醒持續強化招生
學校要聞
馬來西亞升學博覽會 教務處×國際處攜手宣傳本校
本校與馬加智嘉南學校策略聯盟 開啟菲律賓合作新頁
USR x 員福會藍色水路漫遊活動 領同仁賞淡水識淡水
環安中心舉辦安全衛生參訪 助教職員生建立職災意識
《遠見》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 本校8度賡續人文社科私校榜首
啟動終身學習之旅 歡迎加入第三人生大學
印尼師生參訪淡江 認識體驗全英語課程資源
本校與瀛海中學策略聯盟 布局臺南培育優秀人才
書學會聯誼會師生聯展 共揚人書俱老理念
2025年世界創新大學排名 本校兩專案入世界百大
中華民國校友總會走訪馬祖 籌組校友會強化與母校連結
趨勢巨流河
【專題】臺灣企業視角 看AI發展與企業應用趨勢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哈斯商學院來校指定課程
【留學傳真】【留學傳真】擁抱早稻田 陳柔安走進日劇世界
【留學傳真】【留學傳真】看過古人看過的山水 陳笙瑋更懂更喜歡自己
【留學傳真】【留學傳真】浸泡全英語環境 許慈庭建立自信 成功挑戰美國文學課
【留學傳真】【留學傳真】林倉裕日本會津雙聯碩士生涯 印象深刻的還是人
學習新視界
彭啟東 曾秋桂同場分享淡江未來理念與AI教學經驗
楊麗花演藝人生首場公開演講在淡江 臺灣文學營中攜手陳亞蘭談歌仔戲
2025俄語夏令營 帶高中生探索俄羅斯文化奧秘
通過即獲AI課程研習證明 本校學生修習TAICA及格率逾7成
本校推動自主學習課程一年有成 鼓勵學生勇於提案
暑假國際移動熱潮 逾700淡江生為學習樂當空中飛人
舊金山州立大學Dr. Scott Seigal蒞校開課 促進兩校師生交流
第14屆村上春樹研討會選址京都 拜訪村上春樹出生地
歷史系與北卡羅來納大學師生交流 多元體驗臺灣文化
全國台灣文學營淡水登場 近300學員以文會友 發掘文壇新秀
探討水與氣體分子交互作用 李啟正研究成果登上《Small Structures》
AI家教免費帶回家 師培中心雙語數位學伴計畫參展受矚目
假日共備短期講座 特色課程助高中生體驗大學
【卓爾不群】【卓爾不群】化學系校友黃俊達攜手張健忠 科研路上最佳拍檔
超有感淡江黑客松體驗 西松高中生挑戰3天開發AI實用程式
化學系假日學校 印度學生來臺交流
淡水好生活課程合展 分享地方參與經驗及學習成果
本校助力學生取得1800張國際證照 持續培育跨域AI人才
政經系GSIP暑期實習探索東南亞 見識非政府組織運作
作品充分體現「ESG+AI=∞」 航太系團隊獲綠點子競賽鈦金獎
校園串連部落打造達悟文化學習空間 建築系龔詠綸獲2025臺東設計徵件暨展覽銀質獎
教設系地方學習工作坊 融入在地社區營造
林信成帶領學生走讀馬來西亞 推動華人文化數位共筆
學生大代誌
淡海同舟一甲子 葛校長勉以AI與永續思維續傳承
境外生社團幹部薪傳營 培養AI×領導力人才
原資中心深入部落實地學習 走訪泰雅族體驗傳統智慧
管樂社年度音樂會 多元演出帶你體驗日本風情
合唱團校外公演「夢啟」 跨界音樂劇展現青春與熱情
競技啦啦隊舉辦暑訓 強化肌力與團隊默契
快速連結
演講看板
活動看板
影像資料庫
時報APP
圖片查詢
圖片類別
淡水校園
台北校園
蘭陽校園
網路校園
宮燈道
克難坡
蛋捲
運動場
牧羊草坪
驚聲廣場
蘭陽風情
比賽
社團
訪視
來訪
得獎
演講
會議
商館
文館
化館
工館
新工館
外語大樓
驚聲
圖書館
活動中心
宮燈教室
行政大樓
教育學院
文錙中心
松濤館
守謙國際會議中心
蘭陽建築物
覺生會議中心
行政
教學
表演
漫畫
海報
表格
封面
教職員工
學生
校友
訪客
資通系洪逸倫(攝影�劉瀚之)
No.791
旅遊系施利旻(攝影�陳怡菁)
No.791
旅遊系吳哲翰(攝影�劉瀚之)
No.791
運管系陳貞如(攝影�林奕宏)
No.791
水環系連御豪 (攝影�劉瀚之)
No.791
保險系徐湘婷(攝影�劉瀚之)
No.791
歐研所博士班戴豪君(圖�提供)
No.791
蘭陽校園畢業典禮會場氣球突然從天而降,讓學生十分驚喜。(攝影�陳怡菁)
No.791
休閒系黎喬泰因病無法自主行動卻十分向學,校長張家宜親自頒發畢業證書。(攝影�劉瀚之)
No.791
蘭陽外籍生拿到畢業證書,十分開心。(攝影�劉瀚之)
No.791
校園巡禮時,畢業生抱著花束開心揮手。(攝影�陳怡菁
No.791
YA!畢業囉!學生高興地聚在一起合拍紀念照。(攝影�陳怡菁)
No.791
圖為親善大使團長大傳二葉慧筠。親善大使今日將以全新服裝,歡送畢業生哦!(攝影�鄭雅文)
No.791
蘭陽熱舞社畢展,感恩∼回味點滴(圖�蘭陽校園提供)
No.791
畢業生鄭瑞賢(左一)、航太二甘睿軒(左二)、詹博硯(左三)因團康遊戲上台,露出結實腹肌!(圖�航太系提供、文�陳瑩臻)
No.791
外籍生和交換生致詞代表在歡送會中,發表淡江4年的生活心得,其中一位致詞代表為來自尼加拉瓜索瑪莉巴。(攝影�張豪展)
No.791
外籍生和交換生致詞代表在歡送會中,發表淡江4年的生活心得,其中一位致詞代表為來自貝里斯韋恩利立。(攝影�鄭雅文)
No.791
外籍生和交換生致詞代表在歡送會中,發表淡江4年的生活心得,其中交換生致詞代表是來自日本的橋本遙名,以流利的華語抒發對淡江的情感。(攝影�鄭雅文)
No.791
外籍生和交換生在歡送會中,心中充滿畢業的喜悅和對淡江不捨的矛盾心情,希望能用微笑為彼此這4年的生活,留下最美好的回憶。。(攝影�鄭雅文)
No.791
外籍生和交換生在歡送會中,心中充滿畢業的喜悅和對淡江不捨的矛盾心情,希望能用微笑為彼此這4年的生活,留下最美好的回憶。(攝影�鄭雅文)
No.791
航海、輪機系友返校相聚,看著輪船模型比手畫腳回憶當年。(攝影�張豪展)
No.791
蘭陽校園於5日舉辦畢業典禮,223名畢業生穿上蘭陽特有的藍袍學士服合照,學成的興奮與喜悅溢於臉上。(攝影�陳怡菁)
No.791
畢業生帶著企業最愛的競爭力,走出校園,迎向光明的未來。(攝影�林奕宏)
No.791
No.788
No.788
No.788
No.788
No.787
No.787
No.787
首頁
上頁
...
808
(current)
809
810
811
812
813
814
815
816
...
次頁
末頁
第 808 頁 / 結果 29,853 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