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桃花源,我會想到賴聲川的舞台劇「暗戀桃花源」,又或者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所記載的:「……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桃花源是幻境,是虛擬的,是理想國、烏托邦,後來太守派人找都找不到的,但是淡江的新桃花源是可望可及的,是從事學術工作的人安身立命的樂土,可以按圖索驥,不是虛擬的。
淡江馬上就要進入第四波,有些什麼文化遺產?我認為淡江的歷史遺產就是:理想與務實主義並重、企業的精神和象牙塔一般單純的學術環境。不論在學術或在政治的選擇上都是自由的,曾在學校任教的英文系校友王津平就曾經跟我提到,學校過去在戒嚴時期,給他喘息的機會,他將永遠懷念淡江。
這陣子創辦人被提名為監察院院長的事,一直沸沸揚揚,事實上,創辦人一直把淡江視為第三個子女,精確一點來講,甚至是他的生命,外面的任何職務,都不如淡江重要。因為大學的生命,是歷久彌新的,超過政權、政黨。淡江的使命是作育英才,不只是本土的,更包括未來大陸、甚至世界各地的英才,我們要培養世界公民,幫助國際社會建立全球公民社會,這個使命在迎接全球化的時代,格外的有意義。大學的領導人也與政務官不同,大學領導人除了要個性圓融之外,還要有寬闊的視野、恢宏的氣度與寬廣的胸襟。
■林美山的願景帶動活力
有人問:「到底是創新好?還是改革好?」我認為淡江的創新是多於改革的,新的時代,我們要將創新的構思源源不斷的引出來,踏著穩健的腳步,勇於創新,正如愛因斯坦所言:「Imagina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knowl-edge.」
網路校園充滿了無限商機與無限可能,可以跨越國界,作育英才,應當延攬大師,開出全台灣最好的課程。舉例來說,研究大陸問題的專家全部都在淡江,而教育學院有前後兩任教育部長,據說現任次長也將來校任教,我們應該透過網路,讓華文世界都知道。甚至更大膽的實施獎勵制度,給老師很高的誘因,選課的人愈多,酬勞愈高,甚至超過現在講座教授的標準。
而蘭陽校園是我個人滿嚮往的地方,他有兩個賣點:第一是好的景觀,第二是要在將來延攬大師,到這兒來參訪、研究、開課,讓人覺得物超所值,錄取分數也一定要比淡水高。
■四個校園一個願景
四個校園如何變成一個願景?當然需要整合,而整合包括人力、物力、智力的整合,我試著借助國際關係的整合理論來解釋,就是要增強合作與互動,此外還要有心理建設,也就是要有整合的自覺性、自願性,樂意來整合,不僅是形勢上的整合,是有機的整合,目的是讓四個校園的協調更好。必須創造、維持並增強系統之間的協調,就能超越既有機制的活力,林美山的願景,可以帶動其他三個校園的活力、創新力。我將這個願景用八個字來表達:互動互助,共心共望。
談到「多元一體」,最近學校希望各學院發展整合型的研究案,是大好機會,我們也要繼續維持一些有特色的系所,這就是所謂「一體多元」。淡水校園目標是研究型的大學,而國際研究學院清一色都是研究所,名稱相符,我們也要讓實質相符。
國際化方面,本校在全球締結許多姐妹校,有些交換生的名額,但如北歐、波蘭等地方,有時候因為沒有學生願意去,而出缺名額。但相反的,有意願的老師卻出不去,為什麼?原因就出在休假制度,我們需要更彈性、創新的機制,讓老師能夠利用留職停薪的方式出國去作研究,課則由其他老師暫代,教師員額保持不變。如此一來,可以增加老師出國的意願、增加其活動力,學校只需支付鐘點費及少許生活津貼,可說兩蒙其利。否則,依現況來說,我們和姐妹校的交流是「不對稱的交流」。
■延續優良傳統
我問我的學生:「淡江是不是學店?」學生答:「如果說淡江是個學店,也是信譽卓著的學店,有的學校只能叫『學攤』。」未來政府若能鬆綁,我們將面臨挑戰,有更高的自主性,有機會在面臨全球化衝擊的時代,做得更好。在淡江,有很多成就是很多人無法複製的,就如同生命可以複製,但靈魂卻無法複製一般。未來,我們有一些saga(傳統)是值得延續的:
一、 自由開明的學術與人事,兼容並蓄的精神。
二、 穩健進取。我開玩笑說,現在不但進入春秋戰國時代,將來還要進入南北朝,因為將有「異族」入侵,就是其他國家來台辦學,所以一定要穩健。
三、 兼容並包,胸懷世界。
■持惕勵之心珍惜情緣
而五十知天命,就是要知道環境的限制、大環境的挑戰,知道自己的潛力。但飛機起飛,都要有緊急迫降的機場,這也就是內部自省的制度,關於此,我有兩點忠告:《莊子•秋水篇》:「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莊子•大宗師篇》:「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希望師生都保持謙虛及惕勵之心,珍惜這份情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