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94學年度新聘教師研習會於9月9日在淡水校園驚聲國際會議廳舉辦,創辦人張建邦博士特地出席,歡迎這群新聘教師,本報特刊載創辦人的致詞全文,期使全校師生明瞭淡江未來的走向。
校長,兩位副校長,各位主管,各位新加入淡江的老師:
本校這次能夠得到教育部及社會各界對我們的肯定,在今年8月17日公佈的大學評鑑結果,本校接受評鑑的專業類組4項,校務類組6項,共有10項指標全都能獲得評鑑委員們的肯定,是需要很長的時間來推動才有的成果,絕不是一天能形成的,所以凡事都要能夠很堅持的持續做下去才會成功。
各位新老師此時進來淡江,剛好是淡江進入第四波。淡江的英專時期是1950年開始,到1958年改制為文理學院,1980年升格為大學,我們把1950至1980年從英專到文理學院的這個時期稱為「奠基時期」,這時期著重在學校如何能生存下去,還談不到學校能有多少的品質。現在很多新辦的學校,能先活下去才能競爭,不能生存下去還能談什麼?到了1980年升格大學後,我們到底要走什麼方向是淡江的「定位時期」,當初就是朝文理工商4個方向發展,外語學院和國際研究學院算在文科方面。
淡江不發展醫學院,雖然以前的董事會裡有好幾位董事是醫生,像成人教育部副主任李德昭的父親李克承董事,是新竹很有名的醫生,他每次在董事會中都會提議要成立醫學院,我每次回答都是再研究研究,這一研究就是55年,仍未籌辦。最主要是因為我認為我們沒有這個能力去辦,所以就不要去開發這個領域。像輔大有醫學院,據說全校整個經費的百分之五十都花費在醫學院,但這次評鑑結果醫學院卻被評為「表現較弱」。本校也不發展農學院,因為這需要很大的一片土地,淡水校園土地不夠大。蘭陽校園我們已購買的土地共有40公頃,比淡水校園大,另外還有相連的土地20公頃可為未來擴校時再購買開發。雖然,今年招生因為工程問題延半年,但仍希望校園建設得更美麗以後才使用,將來也許考慮辦園藝系。另外宜蘭人很希望我們在宜蘭辦漁業系,籌辦這兩個系並不需花很大的力量,所以可以考慮。我們現在有文錙藝術中心,雖可以辦藝術學院,但我只想是可以辦一個系或研究所,辦學院太困難,因為要有音樂、美術,還要有鋼琴等等。未來若體育館蓋好後是可以考慮設立體育研究所,至於其他的部份就不必考慮了。淡江沒有法學院,倒不是說本校沒有力量辦,東吳的法學院辦了幾十年,大陸時代就一直辦,我也曾經去蘇州東吳住過一個禮拜,我了解到不要和別人的優點競爭。所以大學要了解自己的能力,懂得替自己定位,定位是需要判斷力的,一判斷錯誤將來會走得很辛苦,而且也會沒有成果。
所以從1980年到1996年就是淡江的定位時期,確定發展文、理、工、商、管理、國際研究與外語。1996年總圖書館蓋好,就是把整個學校轉型提昇,這時期的政策是確定積極邁向國際化、資訊化及未來化的三化政策。到今年2005年,蘭陽校園開始招生淡江進入第四波,擁有淡水、台北、蘭陽、網路四個校園,我們要好好的區隔,發揮特色,整合發揮力量。今天各位新進老師來加入淡江,更可加以整合發揮力量,這是非常好的,未來淡江暫時不會有第五個校園,曾有人說可以到廈門、上海辦個學校,甚至是台東也有人要提供土地找我去辦學校,我們又不做房地產生意,給我100甲土地做什麼?學校要有自己的定位和發展的方向,要衡量自己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
淡江三化已經推動了很久,台灣有160幾所大學,沒有一所學校是把國際化定位為任務,我記得有位校長諷刺的說:「國際化怎麼能成為一個學校的任務呢?國際化只是個手段不是目標。」這話沒有錯,但手段和目標常常分不清楚,外國人很講求手段,沒有手段如何達到目標;而中國人卻很講究目標,理想高得不得了,但怎麼做卻以後再說,雖有理想,到了後來卻是一點都不完善、也不完美,因為沒有方向和能力去做。所以我們一定要能夠把它具體化,一步一步去做,所以一所學校一定要時間夠長,才能創造出自己的文化特色,新的學校在5年、10年內是看不出他的文化特色,校友的性格及品質是看不出來的。淡水校園一直在建築新大樓,可以蓋得很高,但就只有宮燈教室、宮燈大道是不能拆掉重蓋的,校友說:「那裡是當時我們上課的地方,如果拆了就沒有根了,也不用回淡江了。」所以在我任內保留,但以後的校長怎麼做我就不知道了。這些變成學校的傳統文化(SAGA),是要慢慢形成的,好的文化就要發揚光大,不好的文化就要改掉,才是最重要的。
最近在看天下出版的「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書中提及星雲主張佛教落實人間要有10化,第一化就是國際化,其他8化為社會化、藝文化、本土化、現代化、人間化、生活化、事業化、制度化,最後一化是未來化,淡江則有三化,我們把其他8項都歸納為資訊化,這是21世紀生活的方式,至少他們的10化裡有兩化是和我們一樣的。可能也是受了我們的影響,因為他辦的南華大學的兩位校長龔鵬程和陳淼勝都是淡江的校友。另外我們的通識核心課程也是從創校以來一直就很重視。到了1990年,哈佛大學文學院院長Henry Rosovsky出版了The Uni-versity: An Owner's Manual,我們依據他提出的6個方向重新開會檢討,改進了通識核心課程,到了今年核心課程已是第15年,淡江的核心課程能夠得到教育部的認同,代表我們做得不錯,很多學校連核心課程是什麼都沒有注意。所以這方面我們要更認真去做,今天歡迎新老師進來,這些新血到了學校會注入活力。
大學評鑑結果發表後,有些新學校就馬上發表談話,他們想變成「東方的哈佛」,我聽到他們這麼說,就把32年前發表過的文章拿出來看,那是民國62年淡江還是文理學院時期,這篇文章提及有關美國匹茲堡大學的個案研究(case study),當時匹茲堡大學的原任校長剛過逝,董事會認為這所學校辦了一百多年,仍沒名氣,希望變成名氣大的哈佛,找了康乃爾大學的商學院院長來當校長,但這位校長花了10年時間解聘掉二分之一的老師,得罪了工商界,做了10年校長做不下去了,因為董事會及社會各界都不支持他,匹茲堡大學的經費、薪水都發不出來,後來這位校長只好辭職了。
可見自己不量力而為,只想變成速成哈佛(Instant Harvard),不是這麼容易的事。到底哈佛是怎麼回事呢?這給我一個靈感,我要將資料收集好,可以在本校將舉辦的「教學與行政革新研討會」做一個報告。現在哈佛有230億美金的基金可算是一頭大象,我們要整個了解,看看哈佛這頭象的腿有多粗、多胖,能不能跳舞。新的學校想要變成淡江都不容易了,何況要變成哈佛。本校現在進入第四波,在蘭陽校園的建設方面,蘭陽校園的校地和山坡地的開發就花了10億,第一期校舍差不多要花15億才能完工,淡水校園的體育館和外語大樓也花了15億,這3年來硬體建設投入的經費已經超過40億,現在台灣新的學校3年花到40億的也不多,所以學校得要有足夠的經費才能夠發展。
除了要有經費的投入,學校也要有健全的組織來推動校務,像我們許多主管都是非常有經驗有能力,非常了解學校的文化,並能忠心貢獻認真工作。在此向各位新進老師做簡單的介紹,希望你們的加入參與整個教學、行政與研究,強化我們淡江團隊的力量。非常歡迎各位,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