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刊 2006-09-11

淡海同舟40年特刊:多元社團經驗 終身受益

●黃文智(67淡海同舟學員68、69屆服務員;現任中華民國大學校院學生社團事務發展協會長)

曾經參加過3屆同舟的黃文智,目前在本校通核中心擔任講師,同時兼任校長室秘書,他想起當年曾經徒步去聖本篤接受訓練,仍然記憶猶新。他說:「這是挑戰的開始,也讓大家靜下心來,體會到群體的感動,並得到一些啟發。」黃文智一直對同舟的發展非常關心,由他擔任會長的中華民國大學校院學生社團事務發展協會,其實就是淡海同舟校友會,他表示:「藉由同舟校友會的召集,讓許多離開的校友有機會再回到校園。」他鼓勵同舟學員們:「淡江是一個豐富且多元的校園,在學業根基之下,應輔以社團經驗,如此,方可有好的發展。」

●梁淼(第2屆淡海同舟服務員)

梁淼曾任活動中心總幹事,當年因為只辦了第一屆「淡海同舟」,所以制度與現在仍略有不同,學員還不足以提供足夠的服務員,因此梁淼可以說是以自身豐富的經驗,帶給當時學員許多收穫,他表示:「當時壓力真的很大。」然而卻也有許多難能可貴的收穫。他回憶道:「當時有個活動叫做『突破難關』,全體人員必須在半夜三點,到營區附近探險過關,甚至包括墓園!」他表示,社團負責人,做所有事情都必須一馬當先,遇到任何事情,絕對不能退縮,所以這種膽識的訓練是非常重要的!當時在探險時的互相扶持,不只見證了團結合作的重要性,也使當時的準水手們感情更加融洽。他提到,外界對淡江讚許有加,就是在學校紮實的基本功,在學校這個保護傘下,能有機會當上社團負責人,是一個很難得的磨練機會:「因為同學是最好相處的!」

●王佳煌(75淡海同舟總幹事 )

過去的記憶,就像是楊子江畔的春煙,不去想,便什麼也沒有,但是一旦憶起,往事就如濤濤江水,一下子湧上心頭。王佳煌回憶當年在蛋捲廣場,他們曾經用竹竿建起同舟的精神堡壘,當時沿用的是救國團軍事化的訓練方法……提到又一屆學弟妹,接下社團負責人的重擔,他表示:「每個階段的苦都不同。」並不假思索地,以自己的兩項座右銘,與大家分享:「勇敢面對挑戰!.時常自我批判!」如此才能追求進步。

●蘇銘源 (72淡海同舟學員; 73淡海同舟活動組組長)

蘇銘源明白地指出:「社團負責人具備了解自己的任務、符合社團期望,並且做到領導社員、傳承淡江精神的能力。藉著成為領導人的一年中,學習如何注重實務,並思考如何將淡江文化與精髓融入社團活動,這將是很大的挑戰。」他提到當他辦同舟的那年,特別強調「淡江不可置外於淡水」,並要求社團負責人必須要能夠了解自己身處之處,並能夠善用自己的資源幫助鄉里,因此特別重視淡水文化、古蹟巡禮的課程,甚至沿各景點設關卡,給學員們闖。他回憶起當時表示,雖然辛苦,卻十分難忘。他提醒學弟妹,在未來一年裡,能夠透過這種訓練找到自我,並且絕對不可輕忽team work:「如此一來,面對外面的社會,你就已經擁有60分了。」

●林義富 (73、74兩屆的同舟總幹事)

「我認為同舟是淡江最成熟的營隊。」73、74兩屆的同舟總幹事(相當於執行長)林義富,回憶起20年前的同舟,仍然給予高度的肯定。

林義富認為營隊只是一種形式,更重要的是人生的使命,而同舟宗旨「竭盡所能,締造遠景」就是一個很重要的精神,「如大海一般沉穩」,淡江社團應該對淡水社區、對社會及對國家,有一份責任。通常每個社團的視野僅止於該社團而已,而同舟的視野卻是要全校性的、社區性的,甚至全社會性的思維。

NO.651 | 更新時間:2011-07-28 | 點閱:1866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與媒體中心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799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5-01-03 09:11:03
  • 線上人數: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