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2007-04-23

提升管理效能 學生品質有保障

/管科所二彭慧珊

進入淡江求學至今邁入第6年,我眼中6年前的淡江,就努力將國際化、未來化與資訊化推行得淋漓盡致,讓每位在淡江的教職員工生都可以在崗位上學習。而今,淡江是一所功能最完善的最高學府,更是企業最愛用學生的來源。

淡江是一所綜合型的學校,融合四個校園,四種不同的教學特色,不過其管理模式不隨波逐流,只跟著時代的推進,朝適合的方向發展。本校創辦人張建邦博士於95學年度教學行政革新研討會上,曾發表關於淡江大學組織文化與其管理模式演進,從模式中可了解,目前的淡江是融合多方成員的意見與力量而成。因此,市場與社會的反應讓淡江更傾向於產業思維,利用企業化的管理模式與策略來因應,當然,最終目的不外乎是戰勝對手,創造組織長期優良績效。

淡江的4個管理模式,同僚、官僚、政治與企業的功能不同,2006年本校開始採用「企業模式」,以因應資訊時代的環境變遷,以最低的成本達到最高的效能,利用目前最受歡迎的「整合」概念,來執行跨部門的整合,不僅可以節省成本,更可提高效益。日前在校內行政方面,利用政府所提供的「自然人憑證」,推廣「無紙化」的網上簽證,使得行政訊息的傳遞得以即時快速,也節省了不少人力和其他費用的支出。

教育,是一個知識產業。學校產出優秀的學生,相當於企業產出優良的產品。淡江造就一個沒有圍牆的校園,目的要讓生活在其中的教職員工生,擁有無拘無束並充滿創意的環境。由於每個人的創意都可以帶動淡江的進步,加上利用企業模式將資源做有效的分配與利用,不管是人力、行銷、財務、生產、研發等各單位,都須結成一體,目標一致。所以,行政上建立一套標準作業化流程,加速了業務的效率與效能,最後才能更加提升其人才的品質與數量。

然而,四個管理模式各有利弊,運用不同的管理模式就是希望可以創造更多的優勢。組織中必須不斷創新與改革,發揮本校的文化和特色,將最適合的管理模式運用在對的地方,這樣才能適時因應這變化萬千的社會,也就是在一片學術戰爭的紅海中,找到屬於自己生存的那片藍海。

NO.674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314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25 19:16:22
  • 線上人數:5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