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2007-10-08

三十年前淡江發聲-李雙澤引燃民歌火焰

為紀念一位英年早逝的歌手李雙澤逝世滿30周年,10月1日,牧羊草坪上豎立起紀念碑,上週四晚間舉辦紀念音樂會,邀集胡德夫、雷光夏、楊弦、好客樂隊等高唱自己的歌,傳唱著校園民歌的精神。他到底帶著什麼樣的故事,讓人永遠都不能忘記?

•唱自己的歌石破天驚

認識李雙澤這個人嗎?對許多人來說,他也許是個陌生的名字,但是在台灣民歌發展的脈絡中,因他而起的「淡江事件」,為民歌開創了一個新的里程碑。

1976年12月3號,在當時淡江文理學院的一場以西洋民謠歌曲為主的演唱會上,李雙澤聽著清一色的西洋歌曲,他再也看不下去,背著吉他上台疾呼:「我從菲律賓到台灣到美國到西班牙,全世界年輕人喝的都是可口可樂,唱的都是英文歌,請問我們自己的歌在哪裡?」並且當場唱了《思想起》、《恆春調》、《補破網》等臺灣民謠。李雙澤的質疑引起軒然大波,隨後在《淡江週刊》(淡江時報的前身)更引發熱烈討論與迴響。這股「唱自己的歌」的呼聲,便從淡江校園引發開來,燃起「現代民歌」的熊熊火焰。

爾後,李雙澤開始積極創作「自己的歌」。與他搭檔作詞的德文系退休教授梁景峰說,李雙澤的第一首作品《我知道》完成於1976年12月。隨後,李雙澤即出國旅遊近半年,1977年初夏回國後,投身民歌創作的工作,陸續創作了《老鼓手》、《紅毛城》、《美麗島》、《少年中國》等九首歌曲。

除了李雙澤,楊弦、胡德夫對民歌都有著承先啟後的啟蒙作用。從「淡江事件」後到他去世前,短短一年時間,他一共寫了十二首曲子。其中《美麗島》、《少年中國》兩首膾炙人口的歌曲,都反映了台灣社會真實的面貌。

「淡江事件」過後,本土化意識逐漸抬頭,1975年楊弦與胡德夫以余光中、徐志摩等詩人的詩為歌,在臺北中山紀念堂舉行「中國現代民歌之夜」演唱會,其中演唱的九首歌曲均收錄進楊弦同年出版的專輯《中國現代民歌集》中,民歌時代由此正式開始。

1979年新格唱片公司創辦金韻獎,吸引了眾多年輕學子的投入,校園民歌大為盛行,李雙澤的一句「唱自己的歌」,激發了當時年輕學子與大眾的情感共鳴,專屬於台灣的歌謠就此誕生。樸實又貼近生活的歌曲,擁有豐富的生命力,風靡了全台灣,齊豫、李建復、鄭怡、邰肇玫、鄭華娟等都是當時校園民歌運動的代表人物。

李雙澤當時的努力,不僅激起後來社會廣大迴響,也讓校園民歌深入地影響了台灣流行音樂的發展。

如蔣勳所題,「唱自己的歌,在這裡發聲」,他宣揚的精神深刻在牧羊草坪的紀念碑上,而他創作的歌曲更在大家的心中不停傳唱。自李雙澤到雷光夏,一直到年輕一輩的盧廣仲,「唱自己的歌」已融入了淡江的精神與文化之中,永不止息。

•以文藝會友

「人」與「地方」之間總會有些耐人尋味的巧合處。在70年代的淡水小鎮與當時的淡江文理學院,一批年輕人開始引領著時代風騷,彷彿所有最具魅力的人、事、物都在這段期間群聚到這城郊山崗上來了。李雙澤與友人便是在淡江這山明水秀的地方相遇,包括朱天文、馬叔禮、王津平、楊祖珺、龔鵬程等,也是在這期間,李雙澤遇見了他生命中的啟蒙恩師──當時的建築系主任顧獻樑。

當時就讀數學系的李雙澤,對於藝術與美學充滿嚮往的他,滿心想轉到建築系,天天背著一把吉他在建築系館聽課。他幾乎選修了所有的藝術相關課程,尤其喜歡上席德進的水彩課,卻因為數學系的學分不足,無法順利轉系成功。顧獻樑特別勉勵李雙澤:「即使轉不成建築系,也要不斷的創作。」

也是這個時候,李雙澤四處交遊,並在淡江出版部《明日世界》擔任雜誌美編,認識了現在出版中心主任黃輝南。黃輝南曾回憶那時的李雙澤說,「他是個集文學、藝術、創作於一身的人,一個理想鬥士,李雙澤在那時影響了很多周遭的朋友。」當時李雙澤幾乎每晚都跑去北市哥倫比亞大使館附設的咖啡廳駐唱,也因此與胡德夫、楊弦、許瑞仁、韓正皓、王勃等人結識。同時,文藝界的羅門、張杰、席德進、謝孝德、張木養等人經常在此聚會,共同形成了一股創作的搖籃。

李雙澤於數學系肄業,後來至西班牙、美國等地旅遊。回到台灣以後,李雙澤賃居在淡江校園後山的水源街一處簡陋民房裡,和他身旁朋友們把住處暱稱為「動物園」。也由於李雙澤的緣故,「動物園」這地方成了當年淡江師生(王津平、梁景峰、楊祖珺、李元貞、曾憲政等)以及其他文藝青年們(蔣勳、楊弦、胡德夫、李昂、朱天文等)最喜歡聚集的地方,一群人過著高談闊論的歲月。淡江文理學院在當時李雙澤等人影響下,也逐漸形成關懷鄉土文學運動的風氣。

•好友追憶歌聲揚揚

?黃輝南

黃輝南與李雙澤為《明日世界》雜誌的前後任編輯。他心目中的李雙澤才華洋溢,在繪畫、創作、文學與音樂上都有所造詣,隨性、不拘小節,已具備藝術家的雛型。

為了延續李雙澤的精神,黃輝南近年與其他好友成立「李雙澤紀念基金會」,提供獎學金,鼓勵並回饋文學院與建築系的學生,紀念李雙澤在這兩個領域的學習歷程。

?曾憲政新竹師範大學校長曾憲政,與李雙澤相識於畢業後,當時的他任教於本校,印象中的李雙澤,是個爽朗且不拘小節的大男孩,對於藝術的看法很特別。他說:「當時的環境就好比籃球比賽,比照外國人身材的籃球架高度和規則,中國人參加必定是輸,但若以中國人的身材為基準,結果未必。」

因此,對李雙澤來說,我們必須對自己的文化有信心,不能一昧地跟隨外國文化,只要適當的發揚光大,我們的文化是不會輸給任何人的。

?顧重光駐校藝術家顧重光,年輕時曾指導過李雙澤繪畫。他語氣肯定地說:「如果李雙澤能活到現在,有成就的不僅是音樂,在繪畫上他也會有很棒的造詣。」

當年顧重光認識李雙澤時,顧重光還很年輕,加上又都是師大附中畢業的,因此感情相當好,亦師亦友。他表示,李雙澤在課堂上相當安靜,或許是因為選修的課大多是別系的,與同學不熟悉,所以下課時,他總是默默地在一旁彈著吉他。但私底下的他,十分隨性,也能與顧重光相談甚歡。

顧重光說:「李雙澤是懷抱『唱自己的歌』理想的人。為音樂界向前跨出了一大步。相較於其他民歌,李雙澤的歌曲顯得更為寫實,雖然帶了些土氣,背後卻充滿了意義。」對於英年早逝的學生,顧重光充滿了遺憾,他說:「他是個天才,早夭的天才。如果他能活到今天,相信必定是前途無量,因為在他的身上,看到了無限可能。」語畢,他不禁喟然嘆息。

《少年中國》

曲、改編詞/李雙澤詩/蔣勳

我們隔著迢遙的山河去看望祖國的土地

你用你的足跡我用我遊子的鄉愁你對我說

古老的中國沒有鄉愁鄉愁是給不回家的人

少年的中國也沒有鄉愁鄉愁是不回家的人

我們隔著迢遙的山河去看望祖國的土地

你用你的足跡我用我遊子的哀歌你對我說

古老的中國沒有哀歌哀歌是給不回家的人

少年的中國沒有哀歌哀歌是給不回家的人

我們隔著迢遙的山河去看望祖國的土地

你用你的足跡我用我遊子的哀歌你對我說

少年的中國沒有學校她的學校是大地的山川

少年的中國也沒有老師他的老師是大地的人民

李雙澤與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共同創作《老鼓手》、《紅毛城》、《美麗島》、《少年中國》等歌曲。附《少年中國》歌詞如上。

NO.689 | 更新時間:2011-06-16 | 點閱:2358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16 16:09:41
  • 線上人數:1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