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刊 2011-06-11

畢業特刊:感恩淡江栽培 畢業生踹共--校園中永遠的家-淡江時報

企管四 翁浩原

淡江時報記者

赴波蘭華沙大學交換生

從大三出國那年開始,外國友人問我來自哪個大學,我總是驕傲地介紹:「我來自台灣的淡江大學,位在首都台北外緣的漁港小鎮,地處山坡,可以輕易地瞧見淡水河和觀音山;如果你來了,別忘記欣賞夕陽,火紅的太陽在河海交界沒入海平面,波光粼粼的河水被染紅的瞬間,實在迷人。搭乘捷運,紅線的最後一站就是淡水Danshui」。

多數大學生花四年在淡江求學,而我卻花三年,不是我比較聰明,而是學校給我一個出國圓夢、讀書壯遊的機會。我選擇位於歐洲的波蘭,除了戰戰兢兢地上著課,也像個沒有薪水的外交官,拚命告訴大家台灣在哪裡、台灣的美好,更期待有天能在台灣相見。為了與外國人交流,我學習以英文介紹自己的國家及淡水,也因此對台灣有了更多的認識。

而淡江時報則是培育我與外界溝通的能力。還是小大一時,我聽了「唱自己的歌─30年後再見李雙澤」演唱會,隔天看見淡江時報的專題報導,覺得「如果可以在上面寫字,說自己的話」應該很酷吧!於是我積極加入淡江時報。時報記者就像穿針引線一般,勾起校友們一脈傳承的集體記憶,從第一次專訪的建築師謝英俊、1976的阿凱,到最近的建築師陳瑞憲,無一不受其影響。我們在時報談文學、政治、音樂、攝影,更分享著採訪、趕稿的歲月。校園中的我「不在教室就在B426;不在B426,就在去B426的路上。」

有太多故事值得被記下來,像是參加攝影社展覽、時報的暑遊環島、夜衝、輔系英國文學,課本重的可以當兇器、期中期末考充滿幽靈的圖書館、抵禦溼冷冬天專用的大吉祥香豆腐等,點滴在心頭的淡江生活,族繁不及備載!

最後我想送給所有的朋友這兩句英詩:“Make new friends, but keep the old; Those are silver, these are gold.”by Joseph Parry.

當我們有新朋友時,別忘記老朋友是金。我們永遠是金石之交的淡江老校友。

NO.828 | 更新時間:2011-06-14 | 點閱:2021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25 19:16:22
  • 線上人數:6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