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戴著藝術家帽、背著後背包、留著些許鬍子的顧重光,以其在畫壇的廣闊人脈協助校內舉辦媒材廣泛的藝術展,爭取多元展品在校內展出。「我是個藝術傳播者!只要是跟藝術有關的,都想引進淡江。」
千禧年,文錙藝術中心落成後,學期中從未間斷藝術性的展覽等活動,為校園增添美學與藝術氣息,這背後的重要推手,正是臺灣美術界大師、駐校藝術家顧重光。雖然本校沒有藝術相關科系,「但藉著文錙藝術中心的推廣,師生們也能接觸美學,陶冶心靈。」
自臺灣師範大學藝術系以油畫第一名畢業的顧重光,畢業前已榮獲第三屆香港國際繪畫沙龍銅牌獎,那時他才20歲。此後,他還曾獲西班牙伊比薩國際雙年展收藏獎、畫學會金爵獎、文藝協會文藝獎章、臺灣文協中興文藝獎章、文建會年畫徵選第一獎等榮譽,享譽國際,更有許多在美術相關學會任要職的經歷。
談及現代藝術,顧重光認為,「這是個開闊的領域,重視發揮個人的創作風格,更結合了對藝術的分析與解釋,因此身為創作者,便需讓作品蘊含個人特色。」
顧重光以新寫實風格完成的「水果」系列作品,堪稱代表作。他解釋,「新寫實風格的作品雖讓觀賞者感覺像是照片,但畫板尺寸比一般照片大得多,除了繪畫的技法難度頗高外,展出作品的震撼力也是照片無可比擬的。」大家可從文錙藝術中心網站之館藏西畫類作品中欣賞顧重光的作品。(網址:http://www2.tku.edu.tw/~finearts/CCFA-Collection.htm)
投身繪畫近一甲子的他表示,「一件滿意的作品並非輕易就能完成,在創作過程中時常會發現許多可修改之處,突然有靈感就能再畫上幾筆。」他習慣先花一兩個月完成初步的畫面,有想法時再下筆讓作品更臻完美。他曾花10年時間完成一幅以草莓與冰塊為主體的油畫「夏日草莓」。近年來顧重光投入「新東方精神」創作,「我混合東西方繪畫的表現技法,希望開闢創作新路。」
被問及如何突破創作中思緒停滯的瓶頸,顧重光笑說,「藝術上遇到的問題,未必能在藝術中找到答案。」他會從其他知識領域尋找線索,如閱讀文學、歷史與哲學相關書籍,「文史哲領域中蘊含著古今中外多元的思想元素,從中能找尋新的靈感,能讓自己充電、再出發。」他也養成每天閱讀的習慣。
對於文錙藝術中心的展覽,顧重光表示,未來仍持續舉辦東方水墨、書法、西方繪畫、藝術作品等類別的藝術活動,「讓全校師生能與藝術品面對面,獲得第一手的藝術資訊。」他相信,「本校同學都很有智慧與想法,雖不一定專攻繪畫,但從觀覽藝術品的過程中涵養美學、陶冶心靈,也是很棒的!」(文/盧逸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