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巨流河 2017-06-08

日本躋身列強的改革運動《明治維新》

導讀/王高成 國際研究學院院長

日本在19世紀中葉開始的明治維新運動,對日本及東亞皆有重要意義。日本因此一改革而脫胎換骨,成為現代化強國,在東亞崛起,國力超越原本在東亞領導的中國,甲午戰爭更擊敗了中國,改變東亞權力格局。明治維新變成一個關心東亞歷史及國際關係者,非常值得研究的議題。

呂理州的《明治維新:日本躋身列強的改革運動》提供有趣、易讀的參考書籍。作者在日本一橋大學經濟學部畢業,曾任職於工商時報,他閱讀關於明治維新的第一手日文專書及資料,以流暢易讀的文字介紹政治歷史,讓讀者理解事件發展,又能學習作者的深入分析與觀察。

一如許多東亞帝制國家的改革運動經驗,日本明治維新運動也是因外敵入侵而啟動。1853年日本也如中國清朝一般,遭到外國入侵壓迫,美國人培里率領4艘軍艦來到日本江戶灣,要求日本開放通商及提供美艦煤炭、糧食。美國把日本當做補給站,以進入中國市場,同時與日貿易。當時日本仍由德川家康建立的幕府統治,天皇是名義上的元首而已,並於1639年起執行250年鎖國政策。

面對外來強國挑戰,日本國內也出現「攘夷派」與「開國派」爭議,前者主張強化天皇權力,力抗西方列強壓力,後者主張日本應取消鎖國政策,向西方國家學習。一開始,攘夷派佔上風,主要是因為他們在幕府將軍的繼承戰中獲勝,甚至連當時的孝明天皇都極端排外。然而,在經過1863年與英法美等國交戰後,日本朝野始知西方船堅砲利之強,開國派的聲勢乃逐漸上揚。事實上,開國派的主張是自培里率艦叩關以來,即為日本有識之士所提倡,例如西鄉隆盛及大久保利通等人,他們見識到西方科技及軍事之強,了解日本落後,唯有開放國禁,才能保國家生存。

1867年明治天皇繼位,在「開國派」策動下,發動推翻幕府統治的政變,最後由擁護天皇的新政府軍戰勝,天皇成為政治中心並頒布建設新國家5項方針,包括「求知識於世界,以大振皇基」,自此展開維新運動。綜觀日本發展維新運動,全賴各藩藩主與藩士的忠君愛國思想,在面臨國家劇變之時,體察國際情勢,採取務實作法,且勇於行動推翻保守的幕府勢力,終能走上富國強軍之路。

NO.1040 | 更新時間:2018-08-13 | 點閱:1399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18 13:34:22
  • 線上人數: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