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特刊 2017-09-28

林江峰運用PBL教學法20寒暑

【記者秦宛萱專訪】「教書就是一件積陰德的事啊!」話才說完,隨之而來的是爽朗的笑聲,他是國企系副教授林江峰。走過20年的執教生涯,林江峰始終相信,不論是擦身而過的一句問候或是專門的學業輔導,老師的付出學生一定能感受到,只要有好的影響,就是一件對社會有貢獻的事。

在教學上,林江峰運用「問題導向教學模式(PBL)」教學法,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他在開學前3週便邀研究所的學長姐與部分即將修課的同學,除了憑藉過往擔任國家考試典試委員、命題委員、閱卷襄試委員等經驗,設定課程的核心與專業能力外,進行課程內容調整,讓課程符合學生需求,並在過程中發現,近來學生愈來愈傾向實作,自己便會與業界合作,提供學生參與比賽的機會,來引起學生的專注度。

「安排參訪」則是林江峰課程上的另一特點,今年暑假他帶領EMBA學生到日本代表處與駐日大使謝長廷座談,行前的安排,不論是接待程序、談話內容,及公文往返等,都是他放手讓同學去完成,雖然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與心力溝通與指導,但他認為這些過程對於學生是相當重要,讓學生「做中學」,同時建立學生的人脈,也可能從中找尋就業機會,而林江峰在美國求學時的教授就是如此教導他。

「教書有時候就像父親一樣,有點嘮叨」,林江峰這樣評價自己對於學生的態度,總分享自己如何教育兒女,並對同學耳提面命一定要孝順。他總是親力親為幫助同學解決困難,為了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教學資源,他秉持「善款善用」為原則,向校友與企業募款;為了讓EMBA學生參與社團活動,他主動成立棒球社,為學生找廠商贊助,犧牲假日到球場等同學一同練球;與EMBA同學共參與101、新光三越的登高競賽,從前期訓練到完成比賽他都不缺席,研究室門上是他豐碩的戰果。時至今日,林江峰與美國的指導教授仍然保持聯絡,也會在他到臺灣時接機;而林江峰與學生也是如此,時常在通訊軟體上保持密切聯繫,並定時聚會。國企所碩二的黃禹馨是林江峰指導的研究生,她說,老師跟學生感情都很好,有時候早上上課,老師會拿他家剛煮好的油飯給同學吃,有業界實習機會也會第一個想到自己的學生。

20年來,他總以「建構核心競爭力並讓同學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為教學目標,隨著世代更迭,林江峰認為同學們思考朝多元化發展,並富有創意,但仍然需要在學業上更加努力。創意需要被執行,透過專業能力的培養,才能將創意化為實際。黃禹馨修習很多門林江峰開的課,她說:「老師的課程最特別的就是會與時俱進,很有彈性,跟著時代和學生調整改變,因為課程內容偏重實務,必須跟著社會趨勢走。」

曾擔任我國赴WTO與OECD談判代表團顧問的林江峰,有持續參與的機會,但他選擇留在學校繼續教書,感謝學校給予自己實務經驗,將這些經驗運用在教學上,並在上課時向同學分享。

NO.1044 | 更新時間:2018-05-01 | 點閱:1096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18 13:34:22
  • 線上人數:1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