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專載 2002-04-22

投機、賭博止於校門

「你簽了沒?」這是樂透彩券初次發行一、二個月來,台灣街頭巷尾最常聽見的打招呼語。一夕之間,它幾乎已取代已通行千年的「吃飽了沒?」。樂透的威力可見一斑。可喜的是,隨著新鮮度的降低,以及超高難中獎率本質的印證,邇來已有逐漸退燒的跡象。

學務處生活輔導組三月間曾針對樂透狂熱現象,對同學主動進行民調,以了解當前在校就讀的大學生如何「介入」這場全民運動。問卷的結果,固然令人欣慰,但是也有令人詫異的比例存在(參見本報4月15日四版)。譬如,有六成四的淡大學生已購買過樂透(女生亦高達六成二),有1.7%相信有明牌,2.6%會跟他人借錢簽賭,11.3%認為開獎日會影響到課業,11.6%肯定樂透的發行;而就算槓龜,仍有41.6%會繼續簽下去!

坦白說,這項民調(共有10736份有效問卷)具相當代表性與可靠性,以及多項正面列表。譬如,合計65.7%認為樂透是一種「遊戲」或「賭博」(兩者通常很難界分),62.9%表示簽注只是一時嘗鮮好玩而已,45%對它持負面看法。這些數據已能顯示出本校同學普遍地具成熟的判斷與分析能力;也能呈現出大學校園在面對社會重大議題衝擊時那份泰然與自在感。

人類好賭自古已然,且無分中外。好賭也是人類之所以為萬獸之靈的重要條件。如果缺了這份追求誘惑的動力,人類將如何改造環境、提昇生活品質呢?在我們日常的政治、感情、經濟生活裡,根本就處處有投機,時時在博奕。但人類終究不同於禽獸,因為他們能擁有智能(或曰智慧),並將它們傳遞給後人。且會因勢利導,隨時調整,做出最佳選項,而不會一味縱慾與沉淪。

從人類學研究的觀點,任何形式的賭博皆屬於一種「交換模式」,箇中的風險都為當事人所熟知。若從社會學的角度看,這種交換模式更具有「移轉效果」、甚至「集體麻醉」功能。它能讓緊張的社會關係(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道德的……)獲致一個出口。簡言之,它具有安撫社會情緒的作用。但若從文化學的論證分析,則見到其一刀雙刃的另一面。誠然,發行樂透彩券是主政者經過三思九慮才發行的公共政策。在正當性與合法性上也還能站得住腳。該批評的是執行的技術欠圓滿、配套太粗糙,以及電視媒體歇斯底里地渲染等等。但是站在教育的立場,這種高誘惑的賭博遊戲絕對會助長年輕人不勞而獲的投機心理。如果年輕學子日夜耳濡目染這種「幹一票,飛黃騰達」的投機活動,誰會相信,他們成年後會循規蹈矩、按部就班行事呢!

大學(各級學校亦同)從它的宗旨、過程、目標來論,都不能茍同這種金錢投機遊戲的行為!我們企盼校內佔極少比例的同學能認清樂透本質;它可說與菸酒一樣,只是一種暫歇性的麻醉品,至多也只是一丁點的排遣、或一時的生活輕鬆話題。總之,樂透彩券絕對要做到「兒童不宜,學生勿近」的地步!

NO.499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131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3-18 20:16:20
  • 線上人數: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