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巨流河 2018-04-21

【一流讀書人對談】處理負面情感 重塑自己 通核中心講師 諮商心理師胡延薇 通核中心 助理教授王靈康

書名:如何愛你的負面情感

作者:宇佐美百合子

譯者:李璦祺

出版社:大田

ISBN:978-986-179-470-9

【本書簡介】

本書由日本心理諮商師宇佐美百合子著,人通常都會有與生俱來的負面情感如憤怒、嫉妒、焦慮、恐懼、自卑、無力感、無價值感等等,而人們對這些負面情感所採取的態度多是隱藏、閃躲及壓抑,只是結果往往導致自我厭惡、精疲力盡並不知所措,讓自己陷入更深沈的無盡迴圈。對於這些擾人的負面情感,我們首先需要知道的是,只要是人,就一定會存在負面情感,只要與人交流,就一定無法避免。換個角度想,這些可能造成困擾的負面情感,或許也正是可以挖掘自己並了解自己的大好時機!只要承認並接受它們的存在,找出原因並給予適當的處理,如此就能讓心靈得到解放。因為當你覺得「我連自己都不了解自己」時,別人也不可能了解你。本書以三種角度,教大家淺顯易懂地如何面對負面情感,進而學習認識自己,整理自己,同時正確表達自己,自然而然不勉強地享受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並且能保持與他人之間的心靈聯繫。

(文/張展輝)

每個人都會有負面情感,當你遭遇不如意之時,就會瞬間陷入而感覺不舒服。這些負面情感往往造成我們生活上的困擾,我們卻又不知該如何處理,才能擺脫他們如影隨形的糾纏。本期邀請到通識與核心課程中心講師,諮商心理師胡延薇及通核中心助理教授王靈康,透過兩位不同領域的老師的觀點,針對《如何愛你的負面情感》一書進行對談,跟大家分享學習如何認識、整理並表達負面情感,重塑全新的自己。

記者:可否請兩位老師就本身的學術領域來說明何謂「負面情感」?

通核中心講師,諮商心理師胡延薇(以下簡稱胡):從演化心理學而言,人類有六大基本情感如快樂、悲傷、憤怒等,這些情緒不分種族性別,基本上有利於人類生存,例如透過恐懼感可以發現猛獸或危機來了而快點逃跑,這是從演化的角度而來的基本價值。

從大腦研究發展而言,動物大腦都會有一個情緒感知構造,那是一種非常直覺式的反應,能夠直接表達出各種情感。如果某種負面情感的投射過於頻繁,在大腦會形成一個習慣性的迴路,刺激一進來就會立刻跑進該迴路當中,造成所謂的躁鬱症或憂鬱症,這時就必須透過藥物治療。

從心理諮商輔導而言,情感本身是對於事件的反應,我們為什麼會有這些情感,可能是來自於自身經歷、家庭教育、社會文化等因素,當我們接收到一個外在事件的刺激時,會因為這些因素影響而產生某種情感反應,但受到過去的經驗,家庭教育、社會文化等影響,讓我們對於這樣的情感有不一樣的認知與解讀,將之歸類為正面情感或負面情感,這是我們把他標籤化了,所以如何接納自己的情感,然後去重新的整理,認識他處理他,是非常重要的。

通核中心助理教授王靈康(以下簡稱王):剛接觸到這個問題,我愣了一下,連忙在記憶裡緊急搜尋,可是一時還真的想不起來特別針對「負面情感」的哲學理論。學問有限,只好從自己經常接觸的領域裡尋找關聯。道德哲學相當關注人性的各種面向,情感或情緒就是人性當中重要的一環。不同的道德哲學,對人性有不同的觀察和理解,因此對情感的角色也各有自己的理論。有一種對人性的看法認為,各種發自本能的需求、欲望、以及各種情感,都是有待「處理」的對象,否則就會產生道德上的問題。而擔任這個「處理」任務的,主要也仍然是我們自己;外來的力量能夠節制我們發自情感的負面行為,但這僅能治標,真正處理情感本身的問題還得靠我們自己。至於所謂「處理」,則未必全然是克制或壓抑,它也包括正視自己的情感,並給予適當的疏導或適度的滿足。本書對「負面情感」的討論分為三章,分別是認識、整理、表達。在我看來,這談的就是由自己對自己的情感所進行的三種「處理」方式。

記者:可否請兩位老師談談,「情感的溝通」與「人際的溝通」有些什麼樣相同與相異的地方?

胡:一般人際的溝通,會比較注意情感的表達是否合乎社會規範,例如一個學生努力的準備報告或考試,但是成績不理想,她很沮喪、難過,但她不會在教室上嚎啕大哭,可能會壓抑自己的情感,等到回家之後才能發洩。也有可能我們希望自己在別人面前都能留下良好形象,例如,這是一個有親和力、積極樂觀的人,為了維護這個既定的形象,有時候就要隱藏真正的情感。在組織溝通裡面,我們通常會檢視自己在組織裡面的角色定位,來決定情感的表露程度,當認知自己較為基層或較無影響力時,通常會選擇不直接表達情感以求得在組織內的安全。若要表達對同事或上司的不滿,通常會採取一種三明治的溝通技術,也就是用正向描述將負面情感包裝起來,以降低人際衝突,維持人際和諧,尤其在華人文化裡面,維持人際和諧是很重要的。

情感的溝通,則容易發生在親密關係裡面,例如家庭、愛情、友情(知己),如同書中所說,人都會有一種假設,因為你是我的家人、伴侶、好友,所以應該要懂我、接納我的期待。所以我們有的時候看家人的互動,除了喜悅、溫暖外,同時也存在情感直接的表達與衝突。

其次就潛意識而言,我們的情感包含著許多投射作用、合理化、反向作用、替代、轉移等潛意識,這些東西其實我們並不自覺,所以這也就是情感為什麼需要被探索、認識、了解的原因,我們應該認識自己的情感、接納、表達,然後學著用同理心,讓人際及情感溝通能夠處在一個平衡點。

王:首先對「情感溝通」和「人際溝通」這兩個名詞,當我判斷不是原來書中的關鍵字時,我就開始自己思考他們的意義。情感溝通我理解成自己與自己的溝通,人際溝通則是自己和他人的溝通。情感溝通從一個反思的觀點來看,就像是掃描自己的硬碟,你每天都在用你的硬碟工作,可是你今天要檢視自己硬碟裡面的各種基本程式、套裝軟體,檢查自己用什麼來想事情,用什麼來面對事情,所以這個時候好像把自己腦袋裡指導行為的那部分拉到面前來,宛如面對一個他人。

這本書裡面,面對負面情感有三個步驟,接受負面情感、整理自己的情感以及將情感表達出來。從接受到整理,就像自己在看自己,你平常有情感的時候就會表達,不爽就罵,開心就笑,接著你知道你自己有這些情感,然後要整理他們,等於把自己當作對象,宛如把自己當作一個他人,自己看自己。所以「人際溝通」像是我與他人對話,「情感溝通」是把我自己的一部分挪出來把他當作一個人在對話。相異的地方是,在這種反思當中,面對另外一個自己,可能需要比對他人相處時更冷靜、超然,否則這種暫時的、虛擬的主客關係的狀態立刻會消失,就好比把C碟分割成C.D兩槽,我現在把自己虛擬分開成第二個我,彼此對話的時候,如果我不夠冷靜與超然,這個虛擬的面對面狀態,馬上就會消失,我就失去了反思的意義,等於是我跟我自己妥協,看不到、認不出自己,就像硬碟中毒,壞掉,讀不到東西了。用另一個方式來解釋,好像你檢查自己的考卷,驗算到一半就放棄,那這個驗算的個過程就白費了。

「情感溝通」與「人際溝通」兩者相同的地方,是都有一種「對立」關係,「對立」不是「對抗」,而是「主客分開」,「人際關係」是人我之間的對立,而「情感溝通」則是自我虛擬的主客對立;兩種相異處則在於自己與自己的情感溝通時,需要更冷靜更超然的態度,否則無法成立溝通的互動關係。

記者:對大學生而言,兩位老師覺得哪種負面情感最需要優先被解決?為什麼?

胡:我覺得還是有個別差異,每個人的過去經驗都不一樣,就本書所講的,完美主義、警戒、討好每個人、自卑等負面情感其實都會存在,畢竟人就是這樣子,所以其實沒什麼東西應該被優先解決,只要發現了,就應該想辦法解決。舉例來說有些人自我感覺良好,不容易接受別人善意提醒,我覺得這種自我優越感是需要被解決的部分。人都會有不足的地方,當別人願意回饋給你,顯現對方是個真性情、願意回饋與幫助你的人,這時你反而要冷靜下來,甚至可透過對方的回饋,來了解自己平常容易顯現的負面情感,這是一種很好檢視自己的方式。不過我會建議同學,不要老是問你的好朋友或男女朋友,因為他們可能都會礙於跟你的交情而有所保留,儘管他們是跟你最親密的人,相對也比較了解你,對你來講應該是最合適的建議者。通常可以透過你的一般朋友,和你接觸過的人給你的建議,你就可以把它整理出來,如王老師所說,一個人去面對自己,實際上是一輩子的功課,誠實去面對自己不容易,但我們總得試著做做看,或者用自身的觀點去面對、歸納整理,或是透過用外部系統提供的資訊,檢視理想我和現實我的落差,做為自己努力探索及改善的方向。

王:就我接觸的同學來說,兩種負面情感最需要優先解決,第一,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價值/無價值感(第90頁)。我會在自己的課一開始設計一個單元,問學生你為何上大學、通識、哲學課,然後再開始接下來的課程。每個上過我課的學生都會被問到這個問題,你為何上大學?在我的年代,上大學比例不到百分之二十,當時有很多人不需要上大學,一樣可以在社會立足。但後來幾乎所有的年輕人被安排到這條路上,大家都進了大學,一旦被問到為什麼上大學,反應都很冷淡,因為大家都來了,於是他感覺不到自己的價值,無法感覺到這個校園的每一個設施、每一個教職員都是為他存在的。我都會跟學生開玩笑的說,現在的每一分鐘,你都付過錢,我是為你站在這邊的,圖書館是為你而蓋的。如果將大學中所有的設備刪掉,只剩下一樣,還能被稱為大學的話,那個唯一的元素叫學生。只是同學們沒辦法感受到這點,因為所有高中畢業生幾乎都上了大學,覺得自己的存在並沒有什麼特別。我現在講的是存在的價值,學生現在坐在這邊,有這些設備幫你學習,有人替你排課,甚至課程委員會中,委員會為你該選修什麼課傷腦筋,這是為什麼?因為這些課程是為學生安排,這些都是學生存在的價值,在這裡接受教育而有所成長。另一個面向就是大學生不知道自己將來可以做什麼,因為常聽到不管如何努力,畢業就只能有22K的訊息,他們就會想我在這裡到底是為什麼,甚至不知所以的放棄了自己的價值,我覺得遺憾的是,同學無法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我希望同學可以透過本書作者推薦的方式,來試著面對並克服這個負面情感,儘管現實環境不理想,但不能因此失去信心,否則我們會一直被現實打壓,到最後連作夢都不敢。當然不是說應該要自我感覺良好,只是不需要負面的看待自己的存在。

其次就是缺乏自信/理想與現實之間的鴻溝(106頁),有的學生會說,我是工學院的學生,我不需要哲學;我不是聖人,我只是想要討生活的人,所以道德與我無關。其實這跟感受不到自己存在價值是密切相關的,因為沒辦法正視自己的地位,總覺得理想離自己太遙遠,遙遠到跟我無關。但我們似乎忘記一件事,理想根據定義而言,本來就不是現實,如果是現實就不叫理想。我們剛才說過,由於被現實打壓,造成同學在乎的是這學期能不能過,能不能順利畢業,想的是畢業以後有沒有飯碗等眼前事,那你能走多遠?沒有理想的人容易受到擺布,或是被眼前的微小差別利益所收買。如果我們能把理想當作一個指引的方向,而不是一個遙遠的目標,不需要給自己設定應該達到什麼目標,而是讓自己朝這個方向去努力,可能就不會覺得理想和現實太遙遠了。作者推薦一個做法,列出自己的20個優點,幫自己看清楚自己。有的時候人總說自己一無是處,通常都是被其他人講的。外面的大人物,不管是政治人物或是工商界的雇主們,可能為了壓低工資,為了便宜的駕馭我們,而說我們一無是處。我們要認清楚自己,不只是為了酬勞,而是長遠的發展,就像作者建議的,把自己優點找出來,然後透過別人來確認是否為自己的優點。就好像處理負面情感一樣,在檢視自己時發現自己的優點並相信他們,同時設定目標,一步步前進,通常我會建議用紀錄代替計畫,透過這樣的方式,你會確認自己離目標越來越近。

我跟同學相處這些年來,覺得這兩件事情比所有事情,甚至學到的專業還重要,因為很多統計數字告訴我們,大學生將來的工作和就讀科系相關的比例,並不如我們想像的高。所以我希望同學們能先感受並確認自己的存在價值,我是一個大學生,我有了什麼,我能在這個地方得到什麼,這也是作者希望我們寫下自己二十項優點的理由,因為你感受到自己的價值,你就會變得自信,你會知道設定什麼目標而朝這個方向努力。

胡:我贊成王老師所說。我想補充的是,訂定目標時記得檢視自己的價值觀與個性,想清楚哪些東西是適性發展,什麼是滋養自己的動機。心理學鼓勵人們要發掘自己願意投入的熱忱的東西,你的動機是自己的,而不是要透過社會允許的,千萬不要去標籤化什麼樣的東西才是好的,例如好學生。我覺得這是大學生該思考的,你的人生價值是屬於自己,而不是被社會價值所評斷或接受,就算達不到目標,也是自己努力過的軌跡,他會支持你從失敗中爬起,持續再努力。人生就是對自己的生命負責,所以適性發展是很重要。

記者:兩位老師在閱讀完本書後,覺得面對負面情感最重要的態度,以及最值得閱讀的部份,為什麼?

王:面對負面情緒的態度,就是要勇敢,因為作者推薦的步驟,都需要勇敢才能邁出第一步。整本書歸結到一點,就是重新造就自己,我們可以換個字眼,就是不斷地重塑自己。自己本來就存在,負面情感也一直在我身上,透過本書作者推薦的方式,讓我們不斷檢視自己,同時走出一個不一樣的自己,就是重塑。本書的建議與提供方式,沒有信心的人,是不敢塑造自己的,所以我一直提醒同學,在教室自己才是主角,就好像最近學校大力推動的翻轉教育,學著感受自己的存在。原來的負面情感讓我們不舒服,一定要努力克服並重塑新的自我。這過程在身心兩方面都是一樣,你要不斷的做出這樣的新陳代謝,其中你有一些決定的力量,所以在第三章副標題,選擇何種情感,來造就何種自己,這是你自己可以決定的,我喜歡這章的理由是,我自己可以決定做什麼選擇。我沒有推薦特定章節,但我希望可以三不五時把書拿起來溫習,並持續更新自己。

胡:負面情感累積久了,就會造成自己的創傷,然後如王老師所說,不知何時冒出來。他是一個隱形的佛地魔,一般人習慣逃避,也是最簡單的處理方式,但時間久了會造成心靈的不健康。這本書所寫的,如何幫助心靈的自由,就是勇敢,就是自己願意嘗試改變,即便歷程多麼的疲累不堪。逃避是最容易,但不是最萬能的方式,人通常透過直覺選擇最容易的方式,反而忽略最好的方式。另外在很多案例上,就是我想要改變自己,但希望透過別人的指示和提醒。這些個案沒有體認到改變最重要的環節就是自己,如果一直期待別人,都將仍是那個不快樂的自己。就如同有心理疾病的人,都在期待別人去救他,幫他走出心理陰霾,但自己還在原地踏步,那也代表你還能忍受,現況當然也不會有任何改變。我覺得整本書都值得推薦,這本書淺顯易懂,而且有清楚的圖解,可以幫學生迅速了解並處理自己的負面情感,也可以關心並幫助別人,有空時可以多多翻閱。

NO.1056 | 更新時間:2018-05-21 | 點閱:1715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18 13:34:22
  • 線上人數:19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