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專載 2003-11-24

展現淡江生命力

最近淡江在學術研發的路上屢傳捷報。

繼教育部公佈大學國際論文數量評比,本校榮登私立大學龍頭及化學系教授林孟山以有關血液檢測之研究獲中、美專利並技術轉移業界,得到國科會技轉獎勵後,水環系教授盧博堅歷經多年研究,運用流體力學設計的「三葉片人工心瓣」也成功獲得中、日兩國專利權。身為水環學者能在改善醫學設備領域獲傑出成就,得力於他雖主修水資源與土木工程,但留美時曾在休士頓醫學中心研究醫學工程,多元進修探索,使他在專業之外,跨領域也卓然有成,學術研究生涯多彩多姿。

像盧教授這樣融熔統合不同學門勤下工夫,跨界研究已是當前新世紀的潮流。在充滿未知的研究路上,要開創新的研究題材或提出新理論,必需兼備知識學習的深度和廣度,因為擁有淵博知識做基礎進行研究時才能站得穩、爬得高,進而培養更為敏銳的直覺,這是從事科研者需具備的寶貴能力。任何一項發明或專利權的取得,將內心的構思轉換成實體或加以詮釋呈現,其過程無不費心勞神和充滿挑戰,從擇定題目,經不斷思考分析、評估修正、改良求精、到有所突破,進而申請專利成為智慧財產權,一系列的作業是研究者腦力、智力、體力、毅力和判斷力的莫大考驗。許多時候研究者雖付出心血,但不一定成功,可是不管其結果如何?這種向未知挑戰的精神,是非常令人敬佩的,因其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原動力。

對一所研究型的大學而言,需透過教授們勤於發表學術論文、熱心申請專利與技術轉移,並將研究能力落實到產業界以嘉惠大眾,讓校園洋溢「拚研究」的氣氛和活力。在這一方面淡大的教授群表現相當不凡,五虎崗上經常可看到樂在研究的師長,他們日以繼夜埋首工作室,不懈思考問題、尋找資料、進行實驗、撰寫論文報告,廢寢忘食投入高深的研究天地,視科學研究為神聖的任務。這種對學術的熱忱和堅持為淡江創下豐碩的成果,目前我們發展的專利項目包括盲用電腦、血型轉換等將近五十種,這些智慧結晶都是研究者以豐富的知識為材料,透過腦力激發無窮的創意而產生。這種研發精神展現的就是淡江的生命力,也是社會寶貴的資產,因大學技轉情況與專利數是一國競爭力的重要指標。

走向研究型大學的淡水校園,要在競爭的激流中傲然卓立,必須擁有源源不絕的研發創新能力,因為人類已進入「以知識為技術」「以創新為價值」的腦力競賽時代,誰的創造力強,誰就是贏家。如何開發腦力資源,加強思想深度,增進創新能力,以提升自我競爭優勢,這有賴於平日的訓練和努力。所以同學除了專業知識外,必需學習跨領域學科的各種觀念,打破分科束縛,吸收多元文化精華,培養廣泛興趣,這才有助拓展思考的面向和深度。但僅止於此是不夠的,在累積知識之外,如何加以活用?讓知識轉變成富國利民的智慧財產,則需有創造力和積極的精神。愛因斯坦曾指出:「聯想與思考比知識重要」。但願同學深思這位偉大科學家的諍言,好好珍惜和發揮自己的好奇心,因為有好奇心,才有創造力,有創造力才有科學,有科學才有技術根源,才能促進國家經濟蓬勃發展。

NO.554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139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25 19:16:22
  • 線上人數:10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