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巨流河 2018-10-21

107-111學年度校務發展計畫 多元創新 特色躍升 關懷永續 邁向精實i校園 多元創新愛學習

107-111學年度校務發展計畫多元創新 特色躍升 關懷永續

邁向精實i校園 多元創新愛學習

本校「校務發展計畫」於105至106學年度期間,實施包括「跨域人才培育,達臻樂教好學」、「躍升學研質量、躍進學術排名」、「深化特色發展,精緻三化教育」、「臻善學習發展,形塑卓越品牌」、「創意創新創業,激勵產學共創」及「強化行政效能,支援學術發展」等6個主軸之各項計畫及重點工作,在全校校學與行政單位共同努力下,順利進行。

107-111學年度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將以「多元創新,特色躍升,關懷永續:邁向精實i校園,多元創新愛學習」為發展目標,規劃「教學」、「研究」、「特色」、「學習」、「產學」、「行政」六大主軸,透過全面品質管理文化,精進行政動能,以支援課程教學創新、師資教研強化、三化教育發展、多元能力涵養、產學合作推動及成人教育推廣、校友資源運用,以達到「培育具心靈卓越的人才」之目標。本期將分別介紹所擬定的6個主軸,讓全校師生更了解其核心價值及內涵。(資料提供/品質保證稽核處、資料整理/王怡雯、圖/數位設計組提供、本報資料照片)

課程教學創新 卓越人才培育

「教學」主軸為「課程教學創新,卓越人才培育」,係以攸關國家競爭加及產業發展之高等教育人才培育(incubation)為核心精神,共規劃「跨域整合多元適性」、「學用合一增能躍進」、「通識琢磨優質素養」、「教學典範轉型蛻變」、「產學鏈結創意實踐」、「確保卓越學教巔峰」6大計畫及24項重點工作,期以持續優化教學環境,培育紮實就業力的跨域人才。其中特色重點工作有三:

一、「企業實習昂首」,全力推動企業實習,協助學生與職場接軌,透過國際服務跨界學習,培養學生專業發展並拓展國際視野。系所課程也將結合專業實習與職場體驗,鼓勵學生投入新型態實習,體會參與社會之意義與價值。

二、「網路校園浩瀚載學」,建立一站式全備的教學行政組織,導入各項網路資源與工具,例如「iClass學習平台」,協助教師發展數位教學多元模式,創造無所不在的教學與學習服務;同時擴大現有遠距教學課程之應用範疇,完善數位課程內涵。最後以學習者為中心出發,發展通識教育、專業基礎、前瞻趨勢與課業輔導等自主學習課程,擴大網路校園效益。

三、「蘭陽三全永續未來」,以「韌性蘭陽、永續未來」為主題,透過蘭陽校園跨系師生合作、各系相關必選修課程規劃參與,及與宜蘭在地社區社群團體、產業及政府部門的合作夥伴關係,建構蘭陽校園永續發展之教育平台。

在地國際經營 智慧跨域研發

「研究」主軸為「在地國際經營,智慧跨域研發」係以做為一個知識分子(Intellect)為核心精神,共規劃「資源統整,在地實踐」、「跨國合作,群雄爭鋒」及「智慧核心,跨域整合」3大計畫及10項重點工作,期以精進師生研究質量,提升整體國際學術影響力。其中特色重點工作有三:

一、「鼓勵競賽創新創業」,協助師生參與校外國際競賽爭取獲獎,除可拓展國際視野,亦有助於提高本校的國際知名度;鼓勵參與國際型學術組織,提升教師研究與專業成果表現;同時鼓勵師生申請專利,除一般的發明專利外,也擴展到新型及新式樣專利的申請,讓本校有更多專利。

二、「境外人才積極引進」,邀請國際知名大師到校演講、指導研究為首要重點,另有與國際學研機教授建立研究合作關係,邀請國外青年學者來校進行博士後研究,提供境外碩博士生、大學部學生來校短期研究獎學金等措施,以引進境外人才,維持學校的研究能量。

三、「AI領軍邁向頂尖」,本校發展智慧機器人多年,已經累積許多研發成果。在AI全面發展的時代,將積極推動AI的跨領域應用研究,鼓勵更多跨院系的教師參與,使其兼具頂尖與特色;同時利用跨領域應用的研究成果,主動與產業界需求鏈結,再透過雙向聯繫,開發更多具特色的研究成果。

深化特色發展 精緻三化教育

「特色」主軸為「深化特色發展,精緻三化教育」,係持續深化與創新本校「三化」特色教育,分述如下:

一、國際化以「國際化再努力,建立淡江典範」為主軸,深植國際化(ingternationalization)為核心精神,共規劃「國際合作美景壯闊」、「淡江校園新地球村」、「千生出國再攀新峰」、「面向世界多語愛學」、「學位外生超邁兩千」5大計劃及12項重點工作,期以全面提升校、院、系所的國際學術及社會學習,同時全力拓展學生國際移動能力,增進學生國際視野與多元文化認知。其中特色重點工作為「南向發展交流強化」,配合政府新南向政策,擬定南向發展整體規劃,包含拓展與該區域大學校院的合作、設置境外專班、開設學分學程、學生異地學習與實習派遣、南向國家語言人才的培育與境外學生的招生等。

二、資訊化以「打造智慧校園、形塑感動服務」為主軸,智慧(intelligence)為核心精神,共規劃「i學習-教學更創新」、「i行動-學習再給力」、「eye賽博-網路大躍進」、「愛表現-淡江我最優」4大計畫及12項重點工作,讓校園資訊化層次由自動化提升到智慧化,更有效支援教學、行政與研究運作。其中特色重點工作為「翱翔雲端行動學習」,透過建構各項雲端環境,提供全校師生獲取新知、創造數位教學資源共享環境並支援行動學習;同時建構國際知名大規模線上開放課程(MOOCs)的蒐集與推薦,鼓勵學生自主修習,拓展其國際參與能力及全球視野。

三、未來化以「洞悉未來變遷、探索發展遠見」為主軸,強調洞察力(insight)的發展,規劃「深耕廣拓淡江未來」、「精進未來學之課程」、「強化學生洞悉未來」、「提升教師授課知能」、「行銷未來學聲譽」5大計畫及19項重點工作,以提升教師授課知能,培育學生洞悉未來之基本素養及未來競爭力,使本校成為全球未來研究重鎮。特色重點工作為「菜鳥慢飛定航未來」,透過新生知識地圖工作坊,以未來前瞻思考引導學生認識大學知識的開放性,並掌握課程知識與未來興趣發展、就業職能關聯,讓學生充分瞭解修讀課程在其知識地圖的位置與重要性。

臻善學習發展 形塑卓越品牌

「學習」主軸為「臻善學習發展,形塑卓越品牌」,係以啟發(illumination)為核心精神,共規劃「五育精琢、多元創新」、「學習加值,輔導增質」、「職涯完備、就業樂航」3項計畫及13項重點工作,延續推展並深化各項學生輔導工作,讓學生愛學習、樂服務、勤實踐,形塑更具淡江特色,企業最愛之優質人力培育,並確保畢業生在職場上的回饋機制更為落實。其中特色重點工作有三:

一、「德行合一律己助人」,透過「品德發展三階、品德教育三化」對學生進行自律、利他的德育認知,及「多元服務學習、國際專業服務」進行社會服務、公民德育實踐,來厚實學生面對社會競爭所必備之軟實力。

二、「健心關輔適性增能」,針對學生特性提供適合需求的生涯探索測驗與增能活動如溝通協調、團隊合作、壓力調適、情緒管理等,搭配多元型式之心衛宣導與活動如校園電子看板、電子信箱、校園網頁、海報、講座課程及擺攤活動等,加強發展性的輔導。

三、「職輔地圖深化構築」,透過深度應用「大專校院就業職能平台」(UCAN),以職涯導向教學、輔導、學習成效回饋整合,依循「職涯定向」、「規劃學習路徑」、「強化職能實踐」、「系統化回饋」等四大脈絡,逐步建構校級職輔地圖,深化教師與學生雙方職涯輔導成效。

精進行政動能厚實學術成長

「行政」主軸為「精進行政動能,厚實學術成長」,係以強化精進(improvement)為核心精神,規劃「精實績效跨越極致」、「專才專用群策群力」、「人本有序校園永續」、「資訊動力唱響行政」、「優質圖書資訊服務」、「閃亮校友光耀淡江」6項計畫及14項重點工作,使行政服務能創造更高的附加價值,支援學術發展並讓學生能在創新、有趣且充滿關懷的校園環境中「愛」上學習。其中特色重點工作有三:

一、「品質深耕愛再精進」,透過強化校務研究議題與相關單位實際執行業務間的關聯性,同時結合外部資料進行學生學習相關議題分析,包括運用UCAN測驗資料瞭解各系學用合一的情形,使分析結果更能發揮提供決策參考之功能。

二、「i數據有序又有料」,配合校務研究推動,採用新的資訊科技應用技術,進行開放資料之建構與分享;與系所教師及企業合作應用開發,創造持色並樹立典範與標竿;開發教務、學務、人力資源、財務等校務行政資訊系統,提升行政效率,並與各大專校院進行經驗交流與成果分享。

三、「雲端資源i映悠久」,圖書館透過師生需求購置圖書及非書資料、訂購系所專業學術期刊、擴增數位化資源外,同時持續充實特色館藏、豐富特藏網頁內容如歐盟資訊、武俠小說、未來學等,採虛實多元呈現。同時結合盟校發展多元館際合作,擴大可用資源,以提升學術研究能量。

整合研究產學創客創新創業

「產學」主軸為「整合研究產學,創客創新創業」,係以發明(invention)為核心精神,共規劃「亮化研究,產學出發」、「創意空間,手腦並用」、「資金到位,開展創業」及「建構華語教學系統」4項計畫及11項重點工作,配合政府所提亞洲矽谷計畫及前瞻計畫之「5+2」產業,以科技的產合、創意基地的建立及新創基金的成立,培養師生具更新穎的思考模式,以因應多變挑戰的環境。其中特色重點工作有三:

一、「建置獎勵產學精進」,響應政府產學在地化政策,以及中學S(Science)、T(Technology)、E(Egineering)、A(Arts)、M(Maths)概念的延伸,透過研擬獎勵措施鼓勵教師執行產學計畫,同時積極連繫在地產業,積極推動在地產學創新與參與。

二、「籌建創客軟硬並行」,透過校園空間的活化,引進自造設備,擬定完善的管理辦法與會員制度,建置全方位的優質創客基地,邀請師生共同參與,激發校內創意能量。

三、「募集基金新創事業」,透過育成中心輔導團隊申請政府或民間的天使基金,以及由本校成立募資平台,向外界募集資金,以籌措創業資金,投資與協助師生創業,使創新無後顧之憂。

NO.1074 | 更新時間:2018-11-05 | 點閱:1700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26 09:19:37
  • 線上人數:13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