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簡妙如淡水校園報導】如果你是「設計理論」的授課教授,你會怎麼安排門課的教學內容呢?學習與教學中心教師教學發展組3月6日邀請建築系副教授黃瑞茂在「設計理論」課程上舉辦觀摩交流活動,近10名教授參與。該課程目的在於設計思考的過程中,回應「設計」所在新的處境中種種變化,使能以自己身體為基地,涉入真實的設計環境中,以面對來自課題的挑戰。
課程一開始,黃瑞茂讓學生分享參觀台北雙年展《後自然:美術館作為一個生態系統》心得,從關注自然與人為之間的關係變化,反思「自然」一詞在人類生活中為符合人類需求,漸由戒慎恐懼到安全舒適的轉變,指出該展覽即是以寓言方式呈現人與自然、社會間的互動。
接著導入說明建築、藝術、設計之藝術形式,在人類文化經驗上如何隨社會變動而有所改變,並舉例說明「自然」在人類發展之不同時期包含「共存」、「使用」、「療癒」、「形變」等階段變化,即是一種因應人類存在與其作為,而與環境不斷對話相互調適的案例。黃瑞茂提出「設計」具有解決問題、品味、科技、生態回應等作用,同時讓學生分組討論其交互作用下的侷限與可能性後,上台發表論述。
文學院院長林呈蓉在觀課後表示:「藉由黃教授分享觀察脈絡的研究思路,讓我連結到自己的史學研究經驗,不同領域專業皆能互相參照,相信都會是殊途同歸的思考方式。」
NO.1083
| 更新時間:2019-03-11
| 點閱:1056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