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刊 2001-08-07

寶藏待你發掘 黃文樞

民國六十一年化學系畢業、民國六十八年獲美國奧勒崗州立大學博士學位後前往印第安那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六十九年回國任教於國立中山大學、八十一年轉任花蓮國立東華大學籌備處教務組長、八十三年起任東華大學教務長、副校長,現為代理校長

回首來時路,曾經讀過淡江大學一直是我引以為傲的一件事,尤其是在化學系,受到老師們嚴格的教導與親切的人格薰陶,加上開放、自由的校風,使我立定志向,走上大學教育的路子,我深深感謝母校給予我的一切。

當初選擇讀淡江時,就是看上淡水小鎮的古樸,淡江的優美校園,更是吸引我的重要因素。我喜歡接近大自然,欣賞山間林野的情趣,更喜歡享受怡然自得的舒適心境,就這樣在淡江受了四年的薰陶,以後我所選擇就讀與任教的學校,無一不是符合這項標準,可見淡江對我影響之深。

值得一提的是,我當完兵,回學校擔任助教,在申請出國唸書時,幸得林雲山、魏和祥等幾位教授幫我寫推薦函,因為在學成績不錯,GRE也考得相當高,申請的七個學校全都給獎學金,其中包括當年在臺灣很難申請到的麻省理工學院(MIT),但我找了很多資料做比較,正好又看了一場在奧勒崗優美山林中拍攝的有關伐木工人的電影──永不讓步,最後還是選擇和淡江天氣、景致差不多的奧勒崗州立大學。

我在淡江化學系時,很幸運的,系上儀器設備及圖書、期刊相當齊備,除了蔣時聰、陳霖生等老師外,大二時適逢前校長林雲山回國任教,那幾年又陸續從國外延攬了許多非常優秀的老師,如馬起華、潘可傳、林英偉、魏和祥老師等等,在當年淡江化學的師資,一點不輸給清華和台大。現在當然也不錯,學校有新建的化學館,購置最精密的儀器設備,有最新的實驗室,就看學弟妹們是不是能好好把握。

當時由於教授們對課業及實驗的要求相當嚴格,例如蔣時聰老師的有機化學、陳霖生老師的分析化學等幾個重要科目,老師當人當得特別兇,常常達到二分之一,我們唸書都是戰戰兢兢的呢!我自認很用功,在四年的學習過程中學得很紮實,又受到老師們親切的教導,所以很早就決定,將來要走學術研究的路線,我現在當教授曾從事教學與研究,淡江的老師就是我的榜樣。

在大家都很認真的學習風氣下,我們前後期出了很多優秀校友,有人和我一樣在學術界、有人在產業界,生意做得很好,學化學的出路太廣了,除了學術研究外,石化等化工各相關產業,環境、生化、醫藥、材料等領域,不論從事那一項工作,專業學識夠,就是最好的利器。

從淡江畢業已二十九年了,以前在淡江唸書的點點滴滴時刻在心頭,讀書讀累了,我會漫步校園中,思索一些問題,或與同學走下克難坡,到淡水河邊,吹吹海風,坐渡船到八里,繞一圈再回來讀書,覺得很舒服。最近幾年,我回到淡水幾次,小鎮商業蓬勃發展,高樓林立,路上都是商家與人潮,變得很吵雜,心中反而有一點兒失落感,但是校園還是一樣漂亮,遠處的觀音山、七星山還是綠油油。

現在的大學與以前不同,選擇多,錄取率也高,進入廿一世紀,是地球村的世紀,專業知識固然重要,廣泛的吸收各領域知識並俱備應對未來社會變遷的能力更重要,要讓自己在未來工作上更具競爭力,必須具備良好的語言能力和電腦資訊的運用,有了這兩種利器,其他方面都可以easily handle。希望學弟學妹要珍惜學校提供的各項資源、熟習各種工具,學習愈多,愈能因應更多挑戰。淡江是個寶藏,就看你們怎麼去挖。

NO.474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435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18 13:34:22
  • 線上人數:4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