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麥嘉儀淡水校園報導】物理系特聘教授彭維鋒的博士後研究員王孝祖於3月榮獲科技部109年度博士後研究人員學術研究獎,王孝祖以「X光吸收與非彈性發射能譜術探討超導K2-xFe4+ySe5之機制」為題目,成為全臺40位獲獎博士中唯一來自私立大學。
畢業於本校物理系學士及碩士的王孝祖,考取國立清華大學物理所博士班,以六年完成博士學位,其中一年還前往美國「美國先進光源-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與國際一流研究學者共同研究。他非常感謝指導教授彭維鋒和吳茂昆院士(本校校友、第一屆金鷹獎得主),在研究過程中所提供的協助及建議,讓他得以完成此重要研究。此外,王博士也表示,有時做一次實驗常常動輒40幾個小時,很感謝實驗室的本校物理系碩、博士生在實驗上的共同協助。
王孝祖提及超導技術可應用於磁浮列車和核磁共振等儀器,目前大部分應用上都屬於低溫超導(約攝氏零下250度)。當超導現象發生時,最重要的物理現象是沒有電阻的產生,導致沒有能源上的損耗(熱能與電能),並藉由液態氦將超導材料冷卻至超導溫度以下。目前在高溫超導發展上(約攝氏零下180度),仍希望可以不斷提升超導的溫度,並節省液態氮和液態氦的使用,甚至發現室溫超導材料。不過他表示,高溫超導系統理論比低溫超導更為複雜,模型仍在不斷變化。
另外,王孝祖分享了此次申請學術研究獎的過程,包括題目設計,整篇論文架構自己全程參與,且不斷地修改內容和圖片。當時成功進入第二階段,需向在場20餘位委員報告,他對於貢獻度、數據和實驗、科研細節等回答令委員滿意。這份論文已於2019年11月被刊載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中,研究成果甚獲肯定。他表示,目前主要在利用同步輻射X光能譜及顯微術,來研究能源與奈米材料方面,如水分解系統,同時也在新竹同步輻射研究中心的淡江實驗站,擔任指導幫助學弟妹。
(本新聞連結SDG4:優質教育)
關鍵字
#物理系
#王孝祖
#彭維鋒
#吳茂昆
#科技部
#博士後研究人員
#學術研究獎
#物理
本報導連結
#SDG4優質教育
#SDG7可負擔的潔淨能源
#SDG17夥伴關係
NO.1121 A
| 更新時間:2022-08-03
| 點閱:1567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