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 2025-08-18 NO.1222 學校要聞
【記者徐若瑋淡水校園報導】教師教學發展中心9月17日中午12時至下午1時30分,在覺生綜合大樓舉辦專題演講,邀請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兼教學發展中心教學科技與學習輔導組組長胡詠翔,以「打造AI超級教室,培養超級自我合作學習者」為題,分享AI應用於教學的經驗,協助本校教師探索AI在課程規劃、評量與教學實踐研究上的可能性。
下載:
發布日期: 2025-08-18 NO.1222 學習新視界
【本報訊】為培育具備國際視野與跨文化素養的未來教師,師資培育中心日前率領8位師資生,前往印尼泗水臺灣學校,進行為期兩週的海外教育見習。本次計畫獲教育部「強化與東協及南亞國家合作交流計畫」補助,並由本校國際暨兩岸事務處支持,展現學校積極推動國際教育交流與深化新南向合作的決心。
【林品瑜淡水校園報導】什麼是「淡水學」?該從什麼地方開始認識並進一步探討?淡江大學與淡水之間的關聯是什麼?對於淡水,我們又該做些什麼?通識與核心課程中心本學期新開設校共通課程「來學『淡水學』」由本校副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張建隆教授,透過「淡水學」的論述,帶領學生由淺而深認識淡水,並藉以探索全球視野的在地知識。其次導入大學社會責任(USR)、專題問題導向(PBL)等特色課程,透過經驗與實踐,引導學生建構在地知識及淡水學的運用與連結,更親近並融入淡水。該課程為2學分,每週二3、4節在商管大樓B713教室上課,歡迎有興趣的學生踴躍加選。
發布日期: 2025-08-18 NO.1222 學生大代誌
【記者吳沂諠淡水校園報導】為提升學生記者影像敘事能力,淡江時報與媒體中心9月13日在B302A,舉辦「114學年度記者暑期研習會」。中心主任潘劭愷期許學生把握在淡江時報的學習機會,增進溝通和文字影像敘事能力。秘書長馬雨沛首先感謝在時報付出的大家,期許今年75週年校慶能有更多被外界看見的機會;另外,她也說明科技創新和傳播發展的關聯,勉勵學生持續精進文字、聲音和影像表達之外,也能做到身為記者應有的紀律和專業能力。
發布日期: 2025-08-18 NO.1222 趨勢巨流河
專題報導/賴映秀、陳楷威 <br /> 資料提供/通識核心課程中心 <br /> 首屆108課綱的學生已升上大四,從本學年度開始,這全新的一代將填滿整個大學校園。延續課綱的精神,在淡江,課程也能依學生喜好自行量身定制。只要找到10位同好共同提案,想學什麼,自己設計課程,選擇指導教師,通過審查即於當學期開課。完成課程並取得通過成績後,可選擇認抵校共通自主學習微學分,或系選修微學分。 <br /> #### 想學什麼就學什麼 成為自己的學習規劃師 在上路一年的通識核心課程...
發布日期: 2025-08-18 NO.1222 即時總覽
【記者曾晨維淡水校園報導】總務處9月16日上午10時30分,在紹謨紀念體育館西側停車場,舉辦「淡江大學與東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充電樁正式營運」啟用典禮,葛煥昭校長、3位副校長、東陽能源科技總經理,管科系校友,中華民國校友總會副總會長許孟紀,與多位校內一級主管及貴賓共同出席,見證淡江校園邁向綠色永續的重要一步。典禮安排剪綵儀式、致贈「ECAR至尊會員卡」與折扣券,以及電動車充電示範。
【張瑜倫淡水校園報導】暑假為校園修繕的最佳時機,總務處每年均規劃各項工程,以提供教職員工生更良好的學習、教學、研究與辦公環境。今年度的修繕項目涵蓋20件工程,總經費逾2,000萬元,均已於開學前完成,為新學期營造更安全舒適的環境。
【記者陳雅君淡水校園報導】課外活動輔導組9月15日晚上6時30分,在學生活動中心舉辦「社團之夜」,共20個社團熱情演出,現場人潮比往年更加踴躍,舞臺燈光閃耀、掌聲不斷,充分展現社團的青春活力與多元風貌。
【記者曾晨維淡水校園報導】本校松濤館和淡江國際學園,9月6至7日開放報到進住,一早即湧現提著大包行李的新生與家長。新生臉上洋溢即將展開大學生活的期待,家長則一邊協助搬運、一邊細心觀察環境,並不忘叮嚀孩子生活上的注意事項。現場也有崇德文化教育社志工熱心協助,頂著烈日幫忙搬運行李、解答疑問,現場氛圍熱鬧又溫馨。
今年暑假共有12支服務隊走入校園、社區與國際場域,將學習所得轉化為實際服務。經濟系「經探號」、課外組「柬埔寨服務學習團」與「舊鞋救命服務志工」、西洋劍社、跆拳道社、電腦硬體研習社、淡江扶青團、iPower社、極限舞蹈社、機器人研究社、攝影社、種子課輔社,分別前往海外進行跨文化交流、國內中小學教育推廣及社會公益行動,透過陪伴與教學,讓「服務」成為大學生涯中最真切的學習。
【張瑜倫淡水校園報導】2025 亞太暨台灣永續行動獎日前公布,本校再獲佳績,分別拿下1銀獎3銅獎,永續長蕭瑞祥、經濟系教授林彥伶出席9月11日在世貿一館舉行的頒獎典禮,並由蕭瑞祥代表受獎。
發布日期: 2025-08-18 NO.1222 特刊
最高學歷: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博士 重要經歷:淡江大學總務處總務長、建邦中小企業創新育成中心主任、資訊管理學系系主任/教授 【記者楊成勤專訪】「為學校訂定永續發展任務,並讓永續成為『淡江的亮點』。」甫上任的永續發展與社會創新中心永續長蕭瑞祥,談到未來規劃時語氣堅定。他強調,永續不僅是校務發展的重要策略,更是全校師生、校友與社會共創的使命,未來將結合AI與數位轉型,為淡江打造具特色的「永續大學」藍圖。 永續中心下設「淨零碳排推動組」(Environmental主軸,E組)、「社會實踐策略組...
最高學歷:美國路易斯安那大學拉法葉分校統計系博士 重要經歷:淡江大學統計系主任、特聘教授 【賴映秀專訪】「如果每天都進步1%,一年後會進步多少?」答案不是3.65,而是1.01的365次方,複利成長為37.38。新任品質保證稽核處主管林志娟舉1.01法則說明,每一天只要進步一點 ,「你將發現你會喜歡上自己,因為你的能力足以解決更多的問題,你的生命將會更美好。」始終把「品質」視為責任,凡事都要做到最好的她說:「對我而言,品質不僅是一套檢查制度,更必須內化為一種態度。」 秉持對於品質的執著,她...
最高學歷:英國愛丁堡大學物理與天文學系博士 重要經歷: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物理系訪問教授、淡江大學物理系教授兼系主任/尖端材料科學學士學位學程主任、淡江大學研究發展處研發長 【何嘉敏專訪】新任理學院院長,物理系教授薛宏中將自己定位為「總教練」,並提出「AI empowers new science, Science drives new AI」的願景,期許理學院在深厚的基礎科學訓練之上,引領AI時代的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新方向。 談及角色轉換,薛宏中分享,自己從全校研發的「助攻者」轉為理學...
最高學歷: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暨加州州立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化學博士 重要經歷:淡江大學研究發展處研究暨產學組組長、建邦中小企業創新育成中心主任、化學系專任教授、美國賓州大學化學系博士後研究員 【何嘉敏專訪】研究發展處肩負推動學術研究、產學合作與創新育成的重任,今年,新任研發長潘伯申教授上任,他以過去研究暨產學組組長與建邦中小企業創新育成中心(現為建邦創新育成與產學營運中心,簡稱建邦創產中心)主任的歷練為基礎,期許研發處能成為師生與產業的「服務平台」與「可靠夥伴」。 回顧研產組組長暨建邦創產中...
最高學歷:國立台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博士 重要經歷: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系主任/教授、出版中心主任、逢甲大學圖書館參考服務組組長 【記者張宸寧專訪】「在圖書館工作有個重要的價值觀與特質,就是『作為讀者與資源間的橋梁』。」甫上任的覺生紀念圖書館館長林雯瑤,談起未來藍圖時,語氣溫柔卻堅定。她深知,無論數位化如何推進,圖書館「以讀者為本」的核心精神,始終不曾改變。 林雯瑤坦言,覺生紀念圖書館能有今日的良好聲譽,來自前幾任館長與全體同仁長年耕耘,使其在校內外備受肯定。雖然在資圖系教授「圖書館管理...
最高學歷: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大學語文學博士 重要經歷:淡江俄國語文學系主任 【賴映秀專訪】18年前曾經擔任6年系主任的俄文系教授張慶國,本學年肩負起將西、法、德、俄四系合併為歐洲語文學系的任務,接下歐語系首任系主任重擔。十餘年來只專注教學與研究的他表示心情複雜,將戮力以赴:「這是一份榮譽,更是沈重的使命。」 他強調這不僅是制度上的合併,更是全方位的整合。現階段4組的師資配置與課程安排,仍舊延續過去4系舊有的模式,因此要做的事還很多,包括:學生學習路徑的銜接、教師教學理念的融合,課程調整與創...
【記者陳雅君台北報導】2025大學社會責任實踐博覽會(USR EXPO),9月12至13日在臺北花博公園爭艷館舉行,本校USR計畫「淡水好生活:大學城賦創設計行動」與「走進淡水、面向國際:推廣台灣最具影響力的經典遊程與特色餐宴」皆前往參展,展現本校透過創新教學帶領學生深入地方,透過專業與在地夥伴攜手打造出具文化影響力的在地特色。學術副校長許輝煌13日上午特別到場,除了勉勵參展人員的辛勞,也進一步參觀並了解其他學校的計畫成果;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推動中心總主持人,臺北醫學大學講座教授林建煌,也特別蒞臨本校攤位,聽取USR計畫主持人的分享,了解計畫推動內容、特色與展望。
【記者吳沂諠淡水校園報導】教師教學發展中心9月10日上午9時,在I201舉辦「114學年度新聘教師教學工作坊」,逾30名新聘教師參與。
【林品瑜淡水校園報導】文錙藝術中心與中華紗帽山畫會,9月2日起攜手舉辦「2025中華紗帽山畫會27屆年度大展」,由中華紗帽山畫會理事長譚國智擔任策展人,展出48位藝術家繪畫作品,類型涵蓋西畫、水墨、書法及漆畫。9月5日下午2時舉辦開幕式,中華紗帽山畫會榮譽會長許坤成、榮譽理事長翁美娥、理事長譚國智等人到場致詞,逾20位嘉賓共襄盛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