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驚聲 2021-11-21

【翰林驚聲】林健祥:找到專屬的工業4.0模式

主辦單位:管理科學學系

時間:10月8日晚上7時20分-9時30分

地點:臺北校區D208

標題:一位留美博士闖入傳統產業的心路歷程、傳承與未來

主講人:宗瑋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及中華民國校友總會總會長林健祥

1978年淡江化學系畢業,當兵兩年後到國外唸書,1989年取得博士,在美國工作十年後回到臺灣,本來很高興「富二代」回到臺灣,但沒想到,在美國一個月薪水接近百萬,回到家父親付我三萬塊錢一個月。回來以後什麼都沒有,反而在美國生活很不錯。

89年到93年在AIRESCO上班。1989年開始找工作,因為能力不錯,被指導教授留下2年幫忙,這2年的經驗,對我幫助真的很大,當時沒有網路,必須到圖書館查找資料,這家公司是一個百年以上的家族企業,在New York Stock公開發行,家族擁有20%股份,雖是傳統產業,仍有很高的研發創新能力,從此可以了解美國企業的優缺點。

93年返臺時的環境,常需要應酬才能獲得生意,且當時臺灣人普遍外語能力較差。94年到大陸找生意,因不適應當地生活習慣回臺。同年發現塑膠市場很大,單單美國就有二千六百億美金,電腦只有二千二百億美金,臺灣卻拚命地做電腦。

如果大家要從事國際貿易,一定要了解那個產業的總營業額是多少,愈多愈有機會,所以我看數據決定。剛好也有一個機會,幫一個美國公司做水壺蓋子,全世界只有我們做的水壺蓋不會漏水,有其他公司要求我們幫他們做,我都拒絕,只幫一家公司做,到現在二十多年,這個蓋子每年還有150萬美金的訂單。

1993-2006年算是公司的發奮期,我有三個月每週五去上課,學習財務,進修後我對毛利率的觀念越來越強,現在公司有240天的現金流量表,明確的成本分析。本來公司也準備上市,但上完臺大的課程,決定不上市,錢還是自己賺比較好。

95年開始公司決定不做臺灣人生意,明確定在國外客戶,包括美國等先進國家客戶第一優先,且任何3C產業產品不與接觸,注意公司的毛利率,明確的ISO制度增加競爭力,不要怕浪費錢。我們就是不跑業務,業績卻不停增加,因為客人會介紹客人,專業才是最重要。有一次,一家美國公司堅持Made in USA,但別人推薦說臺灣有一個公司做得很好,結果他們來參觀後,就決定來臺灣做。

而且,我們把「當責文化」確立,團隊把品質做好,五人一個組長,讓公司的生產處於穩定狀態,並特別導入「當責」的全員參與模式,改變全公司的工作及認知心態的全面提升,「當責」的行為逐漸深入所有員工的工作行為中,公司同仁能明確了解自己的工作執掌,並充分與其他人合作。

我曾在樓頂與外勞生活了十年,這個公司是全體員工創立。我將公司百分之三十的股份分給22位員工,未來還會增加。也打算十年後就退下來,給員工接班,我最重要的是提供平臺,因為不論如何世界都需要塑膠製品,不論多高的科技。而且,公司財務運作透明,不少員工比我還清楚。

關於員工和社會責任,我會要求員工捐出一日所得,至今捐款一億五千萬,比如說幫助一些遇到困難的員工等,我除了捐助「布農文教基金會」,還親自帶團隊到臺東教如何管理財務,他們才開始獲利,捐出越多將來會得到的更多。

目前經營上,必須面對的是包括大陸及其他第三世界國家的崛起,任何產業都會受到衝擊,多樣少量的模式,精實管理模式及全員參與模式。必須找到每一個公司自己的工業4.0模式,沒有一刻可以休息,天下武功惟快不破,該你出手時出手,也不要放棄每一位來你公司上班的員工,該訓練就要訓練。

對我來說,最大的啟示是,做人一定要正能量思考,做事一定要持之以恆,要有耐力。成功不必在我,而是團隊的功勞與員工分享,並能幫助其他不認識的人或團隊。要「捨得」,懂得和別人分享,不論是員工或是客戶,我做東西不是為了爭名,是心安理得。(文/麥嘉儀)

關鍵字 #管科系 #林健祥 #工業4.0 #正能量 #傳統產業 #塑膠 #國際貿易 #翰林驚聲 #翰林 #宗瑋

本報導連結 #SDG4優質教育 #SDG17夥伴關係

NO.1133 A | 更新時間:2021-11-21 | 點閱:820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26 09:19:37
  • 線上人數:13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