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驚聲 2023-12-24

【翰林驚聲】饒志堅:政府大數據資料治理的價值

主辦單位:公行系、協力治理研究中心

時間:112年12月8日上午10時30分-12時

地點:守謙國會議中心HC106伯馬廳

主講者:內政部統計處處長饒志堅

講題:内政大數據創新應用

內政大數據包括哪些資料?第一是「My Data」、第二則是「Big Data 」,再來就是「Open Data 」,這三者分別對應到「數位服務」、「數位行政」以及「數位民主」的發展願景,也希望大家擁有這個觀念,比較好了解政府資料治理的價值與目的。

首先,「My Data」最希望達成「主動提醒、精準服務」,能根據背景資料了解你的生活,這樣可達到全程線上且完整的一站式服務,政府要創造「民眾有感」的數位服務,這時候可以認知:「My Data=My Service」,政府設立「My Service」單一服務平台,將需申請的各種服務一網打盡,分階段完成,從內政部開始,逐步外擴至交通部、衛福部等其他機關,最終由數位發展部統合辦理。

例如,小孩出生後的補助津貼、幼托服務,無自用住宅者的租金補貼、社會住宅申請,住家與辦公室附近的交通狀況,甚至健保提醒如何時該去洗牙、復健等,這些都是以量身定做、客製化的方式主動提供服務。

而對各式忙碌的民眾來說,也是很大的便民系統,因為只需在「My Service」網站,按下一個「金色按鈕」,就授權政府可取得相關資料,運用人工智慧,享受不同年齡階段的各式服務,完全不用再提出申請,就能服務送到家。

當然,涵蓋在「金色按鈕」裡面的資料使用同意權,也是不可忽略的,我只要同意相關單位取用我的資料,政府就會為我提供服務,這項程序就涉及到隱私保護的權利,所以我們常常在倡導,比服務更重要的是,要和民眾建立「公私協力的數位信任」。

其次,「Big Data」是以「跨域整合」為基礎,處理儲存於政府機關中的個人資料及相關資料,應用領域非常廣泛,例如建物實價登錄租金與地價、校務發展研究等資料上,希望應用範圍可以與民眾拉近距離,我們就是要避免出現「做到流汗,嫌到流涎」的民意浪潮,畢竟民眾的主觀感受和客觀指標認知,和政府之間還是有很大的差別。

所以我們也很重視在「整合費工」,實際上機器學習專案作業,光是清整(Cleansing )與貼標(Labelling )的程序,根據統計就佔了50%,將近一半。簡單來說「跨域連結+資料驅動的循證決策」就是對「Big Data 」最好的詮釋。

例如,過去的銀髮安居計畫,時常面對到個案複雜與情況多變的態勢,當人力無法支援這些問題,就延伸出公部門在公共安全上的痛點,然而當引入了跨域整合及BI循證決策,此一問題也得以改善,同時也創造效益最大的數位行政。

最後,「Open Data」的發展模式是朝向公私協力,與使用更多不具識別性的資料邁進,2012年起正式啟動「政府資料開放平台」,其中有超過50,000筆的資料集,而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大家可以應用這些高價值資料,並從中去激發創意解方與潛在用途,一方面能蒐集輿情民意;另一方面則是希望「創造最暢通的數位民主」。

舉例如內政部「淹水資料應用子系統」以動態及資料匯入的方式,進行受災狀況評估,提供救災分析應用參考,並保留歷年資料,透過公開、透明,可產出防災效益的評估結果,減少了很多行政風險。

運用「Open Data」也是未來的趨勢,將這些平台的統計資料進行各類的處理、流通、供應及展示,最後來統合,並且我們希望這些資料可以進行各類產學合作,以達到「融入科技元素、持續深化服務」的發展目標。(文/楊成勤)

關鍵字 #教學前線 #公行系 #協力治理研究中心 #饒志堅 #政府大數據 #資料治理 #價值

本報導連結 #SDG4優質教育 #SDG9產業創新與基礎設施 #SDG17夥伴關係

NO.1176 A | 更新時間:2023-12-24 | 點閱:338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5-05 21:41:38
  • 線上人數:1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