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博之窗 2024-06-03

【賽博之窗】雨潤萬象生機豐 賽博帶你體會芒種的歡欣收穫與揮汗播種
接天荷葉傾新綠,一簾風,啟晴還雨,流光捻指又「芒種」。這典型的夏季節氣,正預告惱人的陰陰梅雨季即將結束,轉為夏日型午後雷陣雨,也標誌著暑氣襲人、散發不泯活力的熾烈炎夏將逐日到來。夢入沼澤搖灩,荷風蓮香,甜馥十里,將唯美整個夏天。
夏之綠源迸發千里一色的青玉林野,二十四節氣排行第九、夏季第三個節氣「芒種」,每年約在6月5日至7日前後交節,「村村逐芒種,播穀滿菑田。」這節氣是農作物種植時間的分界點,2024年6月5日午時在蟬嘶蛙鼓交織中,草木鬱鬱的五月節「芒種」傍身而來,暢唱盛夏樂章。
農諺:「芒種逢雷美亦然,端陽有雨是豐年」,仲夏雨水充沛,若芒種當日降下大雷雨便是作物豐稔好預兆!尤其南臺灣豐腴土地的農家村落,進入芒種即準備開始收割了。
芒種的由來可追溯至漢代,有著智慧靈魂的《周禮》即馭繁為簡地記錄著「芒種」相關記載:「澤草所生,種之芒種」,濕潤水草處,可種植會長出芒刺的稻麥。元代文人吳澄所編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訓釋芒種得名緣由:「芒種,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很接地氣的含義吧!
意指稻子已結實成「種」,吐穗結實的稻榖上會長出細芒,故稱「芒種」。實則,包含水稻、旱稻、麥、小米、高粱等長芒作物之生態不一,有些作物已成熟急待搶收,而夏播秋熟作物則正值最忙碌的插蒔天,「芒種」真是既單純又繁複的時節!
農諺「芒種芒種,連收帶種」,這個關於農事的節氣,諧音戲稱「忙種」,穀物豐收與新一輪播種在此時交匯,俗謂「春爭日,夏爭時」,田家五月人倍忙,爭時真是「收與種」雙軌交錯相融的強烈寫照。
這古老節氣包含收穫又包含播種,在二十四節氣中是唯一!
陽月漸收芒種雨,古人也以不同生物的習性循環,歸結著每個節氣3個候應奧秘。芒種三候呈現更多物候的雋逸韻律:「初候,螳螂生;二候,鵙始鳴;三候,反舌無聲」。
是說,芒種頭5天中,在不見天日的孤寂中蜷縮著,等待芒種呼喚、等待甦醒的小螳螂,朝氣勃勃地應節破殼而出;再過5天,伯勞鳥將飛馳穿梭山林,鳴叫聲縈繞林間與盛夏喁喁對語;又過5天,一種擅長模仿其他鳥禽啼聲的「反舌鳥」反倒停止囀啼。唐代詩人元稹佈局層次分明的《詠廿四氣詩・芒種五月節》在浪漫本質與現實情境摩擦撞擊後,描述芒種節氣蘊涵著物候變化與豐收喜悅:
#### 芒種看今日,螳螂應節生。 #### 彤雲高下影,鴳鳥往來聲。 #### 淥沼蓮花放,炎風暑雨情。 #### 相逢問蠶麥,幸得稱人情。
元稹以鴳雀盤旋啼鳴,別有情致地呼應「鵙始鳴」;心有靈犀的還有陸游寫的「綠樹晚涼鳩語鬧」!池蓮綻放,南風流盪與暑雨齊飛,一組清新活躍的夏日畫面,撲面迎來。農家人情淳樸,以最飽滿昂揚之姿辛勤夏耕,話題也總圍繞著種桑養蠶與麥收。讀之浮泛生活中的感恩與滿足,一次次被感動。
農家少有閒暇月份,這個時日人不閒,地也不閒,四野插秧,芒種在詩人筆下,家家麥飯香,處處菱歌長!所有未來的驚喜,都是努力耕耘當下,一收一種忙而不茫,饒富深意。白居易在《觀刈麥》中流暢書寫著芒種時節田野處處一派忙碌景象,尤其以下四句刻畫有度,觸動心弦:
####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才見迎梅又送梅,宋代官員樓璹則生動描繪著芒種節令拔秧苗、插秧景象。播種的秧苗出水了,正似綠毯一般,趁著芒種好時節要趕緊播種:
#### 新初秧出水,渺渺翠毯齊 #### 清晨且拔擢,父子爭提攜。 #### 既沐青滿握,再櫛根無泥。 #### 及時趁芒種,散著畦東西。
明代泰州學派一代宗師李贄筆下的芒種節氣,是夏收、夏種和春播作物的夏管「三夏」農忙高點,農夫舉起鐮刀揮汗如雨,心中歡喜豐收在望,期待倉廄豐盈。農戶笑意熠熠,每一場辛勞背後,都孕育著美好結局的情緒基調:
#### 芒種在今朝,君行豈不遙。 #### 農夫歡倒極,雨立迓星軺。
插遍新秧綠滿田,農人辛勤稼穡,雖有汗滴禾下土的辛勞,也應時應景形成煮青梅、掛艾草來安撫夏日身心。「逢花已自難」,芒種過後娉婷嫣然的百花花期多過,「芒種,蝶仔討無食」。清朝女詩人袁綬清麗嫵媚的《餞花詞》有幾句即說著芒種吹盡紅雨,祭餞花神之雅趣習俗:
#### 剪彩紉幡,裁綺帖輦,待餞花神歸去。 #### 千絲萬縷。擬繞向花梢,可能留住。
桃羞杏讓眾花皆卸,花神離去之際,女孩兒們裁剪綾錦紗羅以為旄旌,滿園繡帶飄飛,還為花神備妥輦輿……芒種夏將深。
天地有常,萬物有時,歲月蘊藏的恆常與寬厚自現。芒種,忙著成長,忙著收穫,是收穫與持續耕耘的季節。忙中有序,常中有趣,是萬物姿態,更是人與自然節奏的主旋律。芒種適逢畢業季,螢窗萬卷書,學向勤中得。在這又收又種時節,唯盼學子們忙有所獲,種有所得。
人生多構面,彷彿月之陰晴、樹之榮枯,誠願您保持內心律動,揚棄桎梏,有收穫也有行動,既能得到深耕有成的犒賞,也不忘鍛鍊焠煉自我,乘著夢想薄羽,持續向上生長,光耀璀璨蛻變!(文/楊靜宜)

關鍵字

本報導連結 #SDG4優質教育 #SDG11永續城市與社區 #SDG15陸域生命

NO.1184 B | 更新時間:2024-06-17 | 點閱:7222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6-28 17:17:39
  • 線上人數:5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