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新視界 2025-05-11

反映當代現況 王士文解構蕭斯塔科維契的音樂世界

【記者林庭安淡水校園報導】覺生紀念圖書館、外語學院和俄文系聯合舉辧「魔幻與現實:俄羅斯奇幻文學音樂展」,最後一場沙龍講座5月1日下午 2時,在圖書館2樓閱活區舉行,邀請資深古典音樂企劃暨藝術行政工作者王士文,以「當代之心、時代之眼:探索蕭斯塔科維契音樂創作世界」為題分享,活動採導聆方式,先介紹推薦樂曲的風格、歷史背景與脈絡,再播放她推薦的演奏版本,逾30位師生參與。主持人俄文系主任郭昕宜表示,為了紀念蕭斯塔科維契逝世50週年及柴可夫斯基誕辰185週年,展覽特地結合文學與音樂,希望大家能從講者的分享,認識蕭斯塔科維契的作品。

王士文首先介紹蕭斯塔科維契的作品具有「為時代書寫和發聲」的特質,作為前蘇聯時期的作曲家,他是20世紀古典音樂最重要作曲家之一,音樂作品融合後浪漫主義和新古典主義風格,加上他經歷過第一、二次世界大戰、十月革命等歷史事件,在創作上深受政治干預,因此創作的交響曲多半反映時事和戰爭場景。

王士文首先介紹〈第4號交響曲〉,當時的社會風氣在共產主義的籠罩下,藝術創作仍有一絲對話的自由,蕭斯塔科維契運用大量馬勒的音樂語法特色,作品展現當時濃烈的重工業時代氛圍,然而不幸的是,當時他創作的第二齣歌劇《馬克白夫人》,在1936年被史達林強烈譴責和封殺,因此〈第4號交響曲〉連帶受到影響,一直到1960年後才得以發表。她強調,該曲是蕭斯塔柯維契最具歷史份量的作品,因為那是他最意氣風發,且創作尚未受蘇聯政府高度管制的時期,「一切的美好,從此刻戛然而止。」

王士文接著說明〈第5號交響曲〉的誕生背景,當時蕭斯塔科維契為解除被封殺的壓力,在藝術完整性及確保不得罪史達林間取得平衡,整首曲目就像士兵整齊踏步,緊湊而莊嚴,第一樂章的開場十分具戲劇性,終章的勝利中卻隱約帶有嘲諷之意。她認為這首曲子「能感受到對史達林、革命的敬拜,但在敬拜之下,會聽到血流成河,就算是詼諧性質的樂章,也像是對共產黨的嘲諷,就像一位無聲的抗議者。」

王士文指出,蕭斯塔柯維契在交響曲外的音樂創作上,帶有黑色幽默的詼諧,不明確指出又能讓聽眾聯想到社會現象及事件;除豐富的音樂作品外,他於1928年創作的歌劇《鼻子》,改編自果戈里的作品,透過音樂解構語言,以多種風格音樂的轉換,來描繪人類喜怒哀樂的各種情緒表現。她形容蕭斯塔柯維契的作品,就像莫斯科紅場上色彩繽紛的東正教教堂屋頂,紅棕色代表人民革命的鮮血;黑色代表大時代下的不得不為;金色的勾勒線條代表他內心的光明。透過藝術的呈現,說出他內心的獨白與對歷史的控訴,為當時的蘇聯人發聲。

關鍵字 #教學前線 #圖書館 #俄文系 #沙龍講座 #世界閱讀日 #王士文 #蕭斯塔柯維契 #交響曲 #音樂

本報導連結 #SDG4優質教育 #SDG11永續城市與社區 #SDG17夥伴關係

NO.1215 | 更新時間:2025-05-12 | 點閱:59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與媒體中心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799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5-05-12 17:44:34
  • 線上人數:12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