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傳真 2025-07-22

【留學傳真】浸泡全英語環境 許慈庭建立自信 成功挑戰美國文學課

文/英文四許慈庭(美國天普大學交換生)

出身在澎湖,從小就懷抱著想出國讀書、去看看世界的夢想,直到在升大四這年終於實現。剛進到淡江大學時就知道學校有大三大四交換出國的機會,因此對自己在課業的表現有不小的要求,大三上學期時,在考完語文檢定以及面試後,很幸運的如願以償獲得了出國交換的資格,錄取了前往費城天普大學的名額。

剛到美國時,我原以為生活適應最困難,沒想到真正讓我掙扎的是課業。第一次在全英語環境上課,一開始語言無法即時轉換,尤其是那堂每週一次、長達兩個半小時且無休息的美國文學課。課堂幾乎由學生報告為主,教授只在必要時補充,這樣的方式讓我壓力極大。當時上課常是左耳進右耳出,努力想聽懂卻無法吸收內容。每次上課前手汗直流,下課後也總是筋疲力盡,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家,大約兩個半月後才覺得自己勉強能跟上。

這堂課最具挑戰的是要獨自報告40分鐘,而我偏偏被分到最不擅長的英文詩,起初感到挺絕望的。當看到接近要上台的時間開始倒數時,一股恐懼感油然而生。這應該是我目前人生中做過最用心、最花時間的一份報告了!報告前兩週就開始搜尋資料、做ppt,在尋找資料的過程也是十分艱辛,在網路上幾乎找不到這首詩的解析,只能到圖書館找資料,幾乎花了超過一週時間準備詩的整首詳細的分析,剩下的時間全心製作ppt。還記得在準備上台前,我自告奮勇地先上台,分不清楚是因為興奮還是緊張,當時全身止不住的發抖⋯⋯。在慢慢開始報告後,身體終於不再顫抖,結束後也得到教授的稱讚,頓時感到一切辛苦全都值得了!這個過程雖然有些痛苦,但不斷地浸泡在全英語的環境下,聽力最後確實進步了不少,課堂上能理解的內容也逐漸增加。

除了上課方式與台灣不同,美國的日常文化也讓我印象深刻,尤其是他們熱衷 small talk 和讚美他人的習慣。無論排隊、搭車或結帳時,陌生人總會聊聊天氣、寵物或生活瑣事,常聽見一句 “How you doing?”,我也學會自然地回一句 “Great, how you doing?”。雖然一開始有些不習慣,久了也能自在應對。美國人也很會給具體又真誠的稱讚,只要作業或報告表現不錯,教授和同學總能指出具體優點。我下學期修了攝影課,每週繳交作品並接受講評,常收到正面回饋,讓我更有信心,也更願意投入心力拍得更好。不只課業,走在街上也可能因妝容、穿搭或飾品被路人稱讚,心情也常因此飄飄然。生活在這樣充滿鼓勵與欣賞的環境中,讓我在9個多月的留學生涯中,慢慢建立起自信。

在交換生活裡,我拜訪了許多地方,其中一趟加拿大獨旅時發生了一件有趣的巧事。我先是去了魁北克再前往蒙特婁,都選擇住在青年旅館。離開魁北克的前一晚,我在青旅的筆記本上留了句:”Hi from Taiwan.”,寫完後便前往下一站。幾天後的一個晚上,我正坐在蒙特婁青旅的地下室寫著寄回台灣的明信片。桌上擺著我從台灣帶來的太和工房水壺,寫累了就抬頭看看旁邊正在打撞球的人。這時一位打球的女生走來邀我一起玩,並指著水壺問:「你是台灣人嗎?」小聊幾句後,她想起前幾天在魁北克青旅看到一本筆記本有台灣人寫了段話,還拍下來。她翻出手機裡的那張照片,我看了一眼便笑出來,果然是我留的那行字。在遙遠的加拿大,竟因為一句簡單的留言與一個水壺,意外認出彼此的來處。這個巧合,讓我深信世界雖大,有緣就會相見。

關鍵字 #教學前線 #交換生 #許慈庭 #天普大學 #英文學系

本報導連結 #SDG4優質教育 #SDG11永續城市與社區 #SDG17夥伴關係

NO.1221 | 更新時間:2025-07-22 | 點閱:566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與媒體中心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799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5-07-24 15:27:54
  • 線上人數:5918